访
◎ 泸州日报记者 刘梅
记者:泸县将如何把握新要求,谋求更大的发展?
薛学深:泸县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文旅联动、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四个新区、率先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泸县GDP达到280个亿、财政收入突破13个亿。同时,县委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突破五百亿,挺近四十强”的长远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全县GDP突破500个亿,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40位。今年,泸县以“泸县向南”的城市发展部署为引领,带动全县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入,进一步作为。到2020年,力争实现双“2”,即建成县城面积25平方公里、25万县城人口的大城市骨架,并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花园城市。
记者:近年来,泸县以深度融入泸州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取得了什么成就和进程? 下一步将坚持哪些成功的做法?
薛学深:泸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铁、空、水、陆全部具备的县城之一,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深度融入泸州一体化发展的底气。几年来,泸县在交通、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稳步发展。
首先是内畅外快的交通。内畅,即通过“路路通、社社通”的建设,实现农村道路畅通全覆盖;外快,即建成了港城大道并成功通车,正在建设的龙城大道;作为先期动工修建的川南城际铁路第四标段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位于四标范围内的泸县高铁站建设也拉开了帷幕;还有渝昆铁路、泸永高速即将启动。航运方面,四川长江北岸唯一的千吨级散杂件码头泸县神仙桥港,一期吞吐量达400万吨的5个泊位运行良好,与泸州集装箱港口实现了优势互补;航空方面,全力配合市上推进云龙机场建设。
其次,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泸州都市副中心”目标,全力开展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宜居县城创建,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县城,并加快建设产城一体的城西新区、景城一体的城南片区,实施城西湿地公园等项目,提高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生态型、智慧型城市。
记者:泸县如何为群众编织出一张民生幸福网?
薛学深:近两年来,泸县实施了“4+1”基础设施工程,让群众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农村道路建设。泸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让农村群众都能坐上公交车。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2142公里农村道路建设。12月5日,泸县开通了“村村通”公交车,44条公交线路全部实行惠民票价;目前,全县70%居民喝上长江水;将持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级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9月30日完成了全县的“雪亮”工程。可以说,如今泸县的农村生活越来越安逸。
下一步,泸县将大力扶持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发展。此外,今年通过开展“走、服、引”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了群众爱护和建设家园的责任感。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万利邦熊怀渝)“今天,我准备跟大家分享的是泸县二中童建树老师的家风故事。童建树老师来自农村,祖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实为清贫之家,父母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通过言传身教,一点点将‘勤劳撑起清贫...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