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坝村群众在家门口办理医保手续。 曾佐然 摄
■汪东 曾佐然
如今,只要走进泸县喻寺镇谭坝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整洁,服务设施摆放有序,窗口工作人员耐心接受群众的咨询,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倍感舒心。
“以往交医疗保险,去镇上有4公里路程,赶车不太方便。现在在村上就能办了,确实方便多了。”办理医疗保险缴费的村民刘树森高兴地说。
“我们的宗旨是让群众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能够办成事,办事不出村。”谭坝村劳保协理员杨春梅说。
这是泸县强化基层人社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满意人社的一个缩影。
村社区配备专职协理员
人社服务全覆盖
“这支劳保协理员队伍经办的就业、医疗、养老等业务无不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百事通\’。”泸县人社局规划与社保基金监督股股长邱忠利介绍,“协理员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对泸县建成智慧融通、方便快捷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基础。”
早在2014年,泸县就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全县所有村(社区)必须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截至目前,全县301个村(社区)共配备劳保协理员304名,保证了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劳保协理员。
有干头有想法
协理员一专多能
如何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泸县推行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多层次地拓展服务功能。相关主管部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推进基层人社平台业务培训常态化,劳保协理员通过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经办能力;通过服务意识的培训,深化思想认识,从而打造出一支规范高效、便民务实的专业化队伍。
今年,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泸县将26项人社业务下延到镇(街道),镇(街道)也分别有16项、22项业务下延到村(社区),这对基层人社平台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业务培训常态化显得尤为必要。县财政拿出15万元专项经费,共组织基层平台业务培训40余次,培训800余人次。
管理规范化
群众满意度节节上升
“我们坚持把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贯穿于基层人社工作始终,管好、用好协理员这支队伍。”泸县人社局局长罗晓玲说。
今年,泸县将劳保协理员正式纳入村(社区)干部序列进行管理和考核后,定期对协理员的政策法规水平、业务技能、服务意识、日常考勤四个方面进行测评,根据测评成绩兑现绩效奖励,测评不合格者聘期满后不再续用。鼓励培养工作能力突出的协理员进入村(社区)“两委”工作,增强基层人才储备。3年来,全县共有95名劳保协理员进入村(社区)“两委”任职,其中有18人选上了主任。潮河镇瓦子社区33岁的张德群倾力服务群众得到大家信任,被选为党支部书记,成为该社区成立以来的第一任女支书。
泸县一手抓好劳保协理员队伍建设,一手抓信息化建设。2014年,全县投入700万元用于金保专网建设, 村(社区)专网连通率达100%,2016年又完成金保专网升级改造,县局网络升级为千兆,镇(街道)、村(社区)金保专网升级为10M光纤,每年固定支出网络维护费用30余万元。
人社业务下沉,职责权限下放,服务窗口进一步前移,方便了办事群众,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办事少跑路,效率也提高了,泸县群众正逐步实现“参保缴费不出村、待遇领取在家门”的愿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平雷天英)“我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今天来感谢你们,幸亏你们的调解,我们才少走了好多弯路!”日前,泸县得胜镇莫某某家属来到泸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表示感谢。据了解,11月6日,28岁的莫某某因“...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