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采取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措施,着力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长江泸州段连续多年保持Ⅱ类水质。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 本报记者 简放鹏
4月6日,《人民日报》以《治理水土流失、整治岸线环境,四川合江县——赤水河畔 绿意盎然》为题报道:近年来,位于赤水河和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合江县,致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3月10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1月主要江河水质月报,长江泸州段水质类别仍然保持为Ⅱ类水质,高于Ⅲ类水质规定。对于泸州用高质量发展守护一江清水的经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也曾给予报道。
泸州地处长江上游,既是全省生态建设的核心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长江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
多年来,泸州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采取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措施,着力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出川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绿色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为泸州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提供绿色保障,既是泸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泸州项目投资的要求。
2018年6月20日,北京会议中心,《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通过评审。这个《规划》,既是长江经济带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也是全国地级市层面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
泸州为何率先“尝螃蟹”?“这是泸州的战略地位决定的。”泸州市相关领导说。泸州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泸州的长江水以什么质量出川,就代表着四川向全国交出了怎样的一份长江大保护“答卷”。
这体现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泸州担当”。泸州的发展轨迹证明,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二者之间不一定是对立关系,只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呼吸”与“饭碗”就可以兼得。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从龙王洞往外看,天空好似“天狗”在奔跑奇特沟入口处该处地势险要,取名“天路飞舟”◎川江都市报记者方霞摄影报道“合江县...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