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合江 > 正文

大暑至,夏正浓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0-07-28 00:52   https://www.yybnet.net/

闻扬 / 绘图

◎川江都市报记者彭方均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而言,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阳历7月22日—24日之间,太阳到达的点是黄经120度。此节气前后天气酷热,气温为一年中最高,雷阵雨较多,在我国多个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农作物生长也最快。同时,也需注意防范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高温加上雨水多,湿热交蒸,就像洗桑拿一样,这在泸州人的口中,叫作“闷起热”。

酷热时节避暑有招儿

“暑”有“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在时间上,它与“三伏天”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人说,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将到达顶点。

但对农业生产来说,大暑期间的高温,属于正常气候现象,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如果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农谚所谓:“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在大暑前,泸州人的朋友圈里,“雨一直下”总是反复循环。大暑过后,泸州人开始筹划避暑,远离桑拿天。一般来说,云南、贵州、峨嵋、青城山等等,都是泸州人的首选。那在古时,人们又是如何避暑呢?

过去,人们也确实有应对暑热天气的一些方法。建造房屋时会因地制宜,比如过去北京的四合院,房子大多都是“人字顶”,下面再吊个顶棚,隔热效果比较好。

《西京杂记》里还提到,名唤丁缓的巧手工匠发明了一种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充分运用了机械原理,不需要太多人力,便能带来满室凉风。其实,也就相对于现在的风扇,只是我们现在有电,相对而言更省力。

不得不提的是,在不少的宫廷剧里,都提到过皇家是有冰的。据民俗专家研究后发现,古代有伏日颁冰的仪式,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们。

在大暑时节里,窗外整日鸣叫的蝉,乡间晚上的萤火虫,还有田野里的蟋蟀,都是孩子们暑期里的特殊玩伴。

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在大暑时,萤火虫将在枯草上卵化而出,照亮黑夜的光亮。可不要小看这点光亮,古时候,萤火虫甚至是人们照明的工具。有名的“囊萤映雪”的故事中就有萤火虫的贡献。杜牧的《秋夕》中也有描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另外,天气炎热,乡村田野中发蟋蟀较多,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茶余饭后斗斗蟋蟀,消磨时光。而窗外鸣叫的蝉,则时刻提醒着大家,酷暑时节到了。

吃荔枝最佳时间已到

65岁的白太华也怕热,但丰收的喜悦,冲淡了他对热的感知。小暑过后不久,他家的荔枝就开始陆续成熟,他和老伴每天除了睡觉,几乎都在荔枝林里摘荔枝。摘下的荔枝只需放在路边就行,先前打过电话预定的个人、水果商会自己开车来取。村村通公路,修到自家门前后,白太华再也没有为荔枝卖不出去而发愁。

泸州合江荔枝属于晚熟型,大概小暑过后,才开始陆续成熟,品种有大红袍、绛沙兰、妃子笑、带绿等较为出名。白太华所在的合江县荔江镇,是2019年12月才设立的新镇,也是百年荔枝树比较集中的区域。

白太华家据说就有好几株百年荔枝树,从1991年开始,白太华夫妇把心思更多的用在了荔枝树上,通过嫁接等方式,改变了荔枝的品种、口感,让自己的荔枝越来越受欢迎。白太华预测了一下,今年大概能收3000多斤荔枝,按照最便宜10元一斤计算,收入也在3万多元。其中最贵的带绿,白太华说,没有100元一斤,他是不卖的。

在荔江镇,像白太华这样的农户有不少,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种这么多荔枝树,也没有想过如今卖荔枝是那么方便。

近年来,合江县不断加深产业融合,合江荔枝远销海内外,今年更将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合江荔枝节也逐渐发展为大规模、可持续的农旅融合的知名品牌盛会。在引导农户扩大种植的同时,利用全国的外部销售渠道力量,助推合江荔枝营销。

在福建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有在大暑吃荔枝的习俗,叫作“过大暑”。明代画家宋珏的《荔枝食谱》中记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

古人认为这时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荔枝是个金贵的东西,杜牧就曾写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何如此金贵?白居易曾在《荔枝图序》中做出解释,因为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如今,随着冷链、快递等业务的繁盛,让古人担忧和苦恼的事都不存在了。远在上海的泸州人余霞,再也不用等着父母去上海给她带荔枝了。果农从树上摘下荔枝后,用冰袋保鲜,通过快递送到上海,不到24小时,余霞就能品味到家乡的味道了。今年的荔枝节,就有1000公斤合江荔枝从厦门空运发往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在大暑时节,品味泸州的味道。

新闻推荐

用自然和生命构建现代文明桃花源

陈琳油画作品《卖花姑娘》《成长少女》《绣腰带》□何琴英(绵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用在陈琳先生身上再贴切不过...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大暑至,夏正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