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超明 本报记者 朱虹
“袁国兵,我预订10斤蜂蜜,下午过来取。”日前,纳溪区白节镇高隆村村民袁国兵把摇蜂蜜的视频发送到微信朋友圈后,客户纷纷打来电话,300余斤蜂蜜被订购一空。
袁国兵压根没想到,自己本是为了让年迈父母吃到正宗蜂蜜才接触养蜂的,却逐渐把养蜂做成了“甜蜜事业”。他靠着自己不断摸索,将蜜蜂发展至近100箱,还前往合江县、古蔺县甚至贵州省等地“追花逐蜜”。
2017年初,袁国兵花了3000余元到附近蜜蜂养殖基地购买了3桶蜜蜂,散放在自家房屋后面的小山坡上,想着让父母吃点蜂蜜补补身子。然而,事与愿违,不到半年时间,蜜蜂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下3个空箱子。
“以前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蜂箱放在地里,不用怎么打理,到时候就可以收蜂蜜了。”袁国兵回忆说。
初次饲养失败后,不甘心的袁国兵白天走访周边的蜂场向养殖大户讨教养殖经验;晚上上网查资料、学习养殖办法,还参加镇上组织的蜜蜂养殖技术培训。随后,他从辨别工蜂和蜂王等最基本的养殖技术入手,重头系统学习治疗蜜蜂虫病和蜂王繁殖等技术。
2017年8月,袁国兵花2万元买回20箱蜜蜂,着手改善蜜蜂的养殖环境,进行种蜂繁育,优化蜂王品质。经过4年的科学饲养,袁国兵的蜜蜂养殖走上正轨,目前已发展至近100箱。
袁国兵还查阅省内外农作物种植、花源分布和气候等信息,结合实际,制订出详细的“追山撵花”路线图,通过转地采蜜增加收入。
“5月在护国采柚花蜜,6月在大旺竹海采野花蜜,7月在贵州采荆条蜜,8月在叙永采山花蜜……一年里,我的蜜蜂有9个月时间在外奔波,每年收割蜂蜜1500余斤。”袁国兵说。
38岁的袁国兵知道微信等新工具的影响力,索性每换一个点采蜜就将蜜蜂辛勤劳作的图片分享到朋友圈,摇蜜更是全程现场直播,吸引很多朋友、商户打电话预订。袁国兵的蜂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出售时从不添加任何辅料,从源头上保证蜂蜜的质量,不愁销路。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近10名村民也养殖起了蜜蜂。
袁国兵的“甜蜜事业”还要做大,“我力争明年将蜂群发展到150箱;同时,采取‘互联网+’模式,将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消费者,提升蜂产品的影响力。”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6月7日,合江县九支镇赤水河二桥施工现场,九支岸主桥墩12根直径达2.5米的桩基全部浇筑完毕;赤水...
合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