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组文 本报记者 周雪梅
权家成, 合江县福森种养专合社负责人。这位拥有31年党龄的党员,扎根大山,艰苦创业,用六年时间点“石”成“金”,书写了一名普通党员砥砺奋进的“发家史”,同时也牵头谱写了渡口、穆村、打镯三个村脱胎换骨的“致富史”。2016年,权家成被四川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认“星”——
用一腔热血换来一片“斛”光山色
在福宝镇渡口村开展的“党员认星·助力奔康”主题党日活动中,权家成率先认“星”。“退伍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党员我能做些什么?今天我认领了‘发展星\’,就要把石斛搞出点名堂,让大家受益。”权家成说。
从认“星”那天起,权家成一心扑在他的千亩石斛上,每天5点起床、21点归家。育苗、栽种、管护、施肥,每个环节他都精心照料,一天没闲下来过。
权家成自强不息的故事进入了组织的视野,在镇党委、政府的推介下,四川万安石斛公司老总韩中文与权家成签下了千亩石斛基地销售合作协议,同时还资助了权家成5万元发展金。
有了支持,让权家成觉得离那颗“星星”更近了。
探“路”——
凭一份担当开出一条“致富路”
2011年10月,权家成办起了合江县福森种养专合社,吸纳了25名成员加入。然而,技术、交通和销路问题接踵而至,成为制约专合社发展的“拦路虎”。
“为了让会员掌握石斛栽种技术,无论是哪家,我们都是亲自送苗,手把手指导栽种和管理。”看到种植石斛的农户越来越多,权家成干脆把几个懂技术的党员集结起来,成立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上门指导。
技术问题解决了,运输和销路的问题又摆上来。看到被大山包围的山村,权家成一咬牙撂下“狠话”——“先修路!”。山腰到山肩,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路,村民第一反应是他“疯”了!
为了修这条路,权家成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32万元积蓄全部砸了进去。
公路一通天地宽。2014年,《石斛人生》在四川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远在西藏尼木县的天润农牧业公司和堆龙德庆县羊达农业园区的负责人亲自驾车前来,与权家成当场签订了大额订单并结成了“战略同盟”。除了大量主动上门的客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也与专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前来考察参观的团队络绎不绝。
如今,权家成带头成立的合江县福森种养专合社走上了“专合社+公司+科研机构+示范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成为拥有社员308人,生产示范基地4000亩,产业发展面积2.5万亩,年销售收入逾6000万元的“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践“诺”——
怀一片赤诚带一方脱贫致富
权家成没有忘记争当“发展星”的初心,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他带着专合社社员除了免费送苗上门以外,还以“保底分红”方式将100万元的项目资产平均量化到专合社涉及的201户贫困户,每户享有优先股权4975股。“这样,不管收成如何,村民都能得到不低于银行利息的股金分红。”权家成介绍说。
权家成动员村民以荒山石包入股,专合社统一种植石斛,贫困户按30%分成增收。这种方式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能联合村民形成“联防共治”的管防机制,增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体责任感。
随着石斛产业的规模发展,专合社作为就近就业增收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富余劳力村民都来务工“赚外快”,领上了80元/天的工资。
“以前吃饱饭都成问题,现在喝酒吃肉都可以敞开了干。”73岁的贫困户穆友生五年前家里生活困难,如今收入翻了几番。
两年来,权家成带动渡口、穆村、打镯三个村2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带动贫困户脱贫70户,成为全县无职党员助力精准扶贫的成功典范。他以实际行动兑现了最初的承诺,高票获评“发展星”。
新闻推荐
提标新建改造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合江县确保年底实现 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罗森波实习记者白雪)8月4日上午,记者跟随合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环卫股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该县乡镇污水处理厂,了解目前合江县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提标改...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