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雪梅
懒汉变养殖能手?夜校学员成课堂讲师?曾沉迷于大贰不能自拔的合江县白鹿镇白松村单身“懒汉”刘亚秋,如今办起了农场搞立体循环养殖;听课之余还成为讲解养殖技巧的讲坛老师。刘亚秋的转变着实令认识他的人咋舌。是什么促使他转变?
去年,合江县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思路,分类分批推进所有行政村农民夜校全覆盖,刘亚秋就是从那时开始了人生的转折。
今年,合江县聚焦脱贫攻坚,依托“云视泸州”视频系统,首推“夜校讲坛·百堂精品示范课”,旨在以便捷的方式,把优质的资源及时传达到最需要的群众身边。
精准问需 变“粗放填鸭式”为“精细点单式”
“‘不管饭就不来、不发烟就不来、不给补贴就不来\’,夜校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失败。”合江县委组织部党组书记何小丽说。为杜绝此类情况,合江县每所夜校组织村组干部、民情收集员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精准对接农民需求。统一设置《农民夜校参训对象摸底情况统计表》,对每个村村民进行细化分类,并按从业情况、主要种养业发展情况进行精细化摸底。按照内容偏好、时间长短、地点选择、讲师类型等类别设置《合江县农民夜校调查问卷》,建立培训需求台账,特别是“贫困户需求台账”。
“教学内容经过了精准的设置,采取‘1+N’模块化培训方式,\‘1’是必学内容,即政策大宣讲;\‘N’是指多种选学内容,主要按照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时事政治、文化科普、文明新风五类量身设置30个学习模块。”何小丽介绍。
分类教育
变“请都不来”为“不请自来”
依托“云视泸州”、远程教育站点、数字电视等平台,合江县根据授课对象特点和需求,因人因才、因时因地施教。包括“夜校+主题党日”讲给群众听、 “夜校+坝坝论坛”听群众讲、 “夜校+网上家园”让群众看、“夜校+田间课堂”带群众干。其中,“夜校+田间课堂”带群众干是针对产业发展意愿强烈的农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依托种植养殖专合社、公司,采取“夜校+专合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教学模式,邀请农技专家、专合组织技术能手、“土专家”“田秀才”到“夜校”现身说法。
示范引领
变“数量扩张”为“质量提升”
农民夜校要长期发挥作用,关键还得有一套务实管用的办法。合江县从课程、师资、学员三方面着力,加强示范培育,及时发掘和树立各类典型,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态势。
如“夜校讲坛·百堂精品助脱贫”行动,依托284个村“云视泸州”视频会议系统,集中县、镇、村三级力量推出100堂服务脱贫攻坚精品示范课,全面开办“农民夜校·荔城讲坛”。
“百名讲师巡回讲”活动则从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确定34名业务骨干担任讲师,和68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道德模范一起,赴贫困村开展巡回宣讲。
此外, “百名能人送技术”活动在全县64个省级贫困村分别派驻1—2名农技人员,结合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和贫困户的种植养殖业,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截至目前,累计培训67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23995份,培育家庭农场166家,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206户,技术指导员128名,其中陈亚丁、蒋家财被省农业厅评为农业系统先进个人。
新闻推荐
民警山林搜索追踪抓获犯罪嫌疑人毛大海鄢德良胡小东文/图通讯基站,大都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可偏偏就有盗贼盯上了山林之中通讯基站里的电缆线里的铜丝,把价值昂贵的电缆线当废铜卖,使得国家...
合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