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 王忠云 本报记者 孔芒
“开学在即,杨民鲜和李昌能家两个大学生的学费让我犯难。两个家庭都太恼火了,但是总不能让两个好不容易考上的女娃娃辍学吧。”2013年7月28日,曾玉才在日记里这样记到。
随后,他多方奔走,两个学生终于圆了大学梦。
曾玉才是合江县密溪乡瓦房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办公室里,这样的“民情日记”已经有厚厚的4本。从2009年4月开始,每天早晨他都第一个到办公室,用日记总结记录前一天的工作,梳理工作思路……4年来,40多万字的日记,折射出瓦房村的全面蜕变。
瓦房村曾经是密溪乡的“老大难”——村里7个组长5个辞职,乡干部没有一个人愿意联系瓦房村。曾玉才第一次到村里了解情况时,走到哪里都听说有人打架,“情况比预计的还糟糕。”
曾玉才从解决村民矛盾入手,和村干部一起逐户调查。村民刘大全和洪代福因宅基地发生纠纷,曾玉才找德高望重的老人张华福主持公道,将问题妥善解决。就这样,矛盾一件一件化解,村里的风气变了样。
村民齐了心,修路就有了动力。曾玉才定下“四个自主”的原则,调动村民积极性,10天时间集资8万余元,一个月内修路4公里。到2010年,瓦房村修建通组路、通户路92条,共34.5公里。
有了路,产业怎么发展?曾玉才发现,原产于瓦房村的“真龙柚”曾是1995年农博会的金奖产品,但此前全村种植面积不足1000亩。
“忽视了‘真龙柚\’这块宝,完全是抱着金饭碗找饭吃。但是要大力发展‘真龙柚\’,形成产业,必须得砍残次林,村民的思想工作不好做。”他在日记里琢磨着。
果然,残次林砍伐起初遭遇巨大阻力。面对村民的阻拦,他反反复复地讲道理。有一次终于把一户群众的工作做通,可刚开工就下起大雨,怕村民反悔,曾玉才带领村社干部顶着大雨,一口气干到下午3点。
2011年,百年不遇的大旱让刚刚定植的“真龙柚”面临生死考验,因综合性心脏病住院的曾玉才第三天就出院,参与抗旱保苗。那年,旱区柚苗成活率达95%以上。
三年来,瓦房村共改造残次林5700多亩,“真龙柚”质量和产量都大幅提升,成为当地村民致富“法宝”。
新闻推荐
“第一批5万公斤真龙柚运到重庆,两天卖完;1.5万公斤真龙柚运到成都,2个小时卖个精光;照这样下去,今年我销100万公斤问题不大……”11月4日,合江县白米镇举行真龙柚推介会,营销业主李来平对今年的真龙柚...
合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