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古蔺 > 正文

红军养好伤后留在这里 教育后人“要报效国家”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1-05-21 00:56   https://www.yybnet.net/

古蔺县丹桂镇正丰村猕猴桃脱贫产业园。 记者 牟科 摄

古蔺县丹桂镇正丰村大尖山红色旅游风景区。记者 牟科 摄

古蔺县丹桂镇彭营村高质量红粱产业示范园。记者 牟科 摄

泸州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昨日抵达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经过的古蔺县丹桂镇袁为连/制图

古蔺县丹桂镇香元村天禄阁。记者 樊鸣霄 摄

正丰村村民在大尖山上修了一座红军碑,将红军故事刻在碑上,代代流传。记者 刘墨 摄

80多年前,红军三渡赤水,从贵州省茅台镇入川,在大尖山周边休整,期间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和红色记忆。至今,老红军侯家柱的故事还在当地传颂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伤重无法继续跟着部队前进

他留了下来扎根当地

“当时,红军路过丹桂,就在大尖山上休整,队伍里有不少伤员。其中,受伤严重的侯家柱、黄博新已不能继续跟着部队前进,不得已留了下来。我家‘祖祖’龚国梁是村里有名的开明人士,侯家柱养好伤后就留在了我家生活。”正丰村副支书龚裕钦是龚家第四代孙,他说,这个故事在家里、村里无人不晓。

“那时候,侯家柱大概20岁左右,家里把他当自家人一样,还为他张罗着娶妻生子,从此他就在村里扎下根来。”龚裕钦说,长辈们与侯家柱相处融洽,自己父亲与他更是像亲兄弟一样。侯国柱是江西人,为人踏实肯干,在村里口碑一直很好,大家也很尊敬他。村里的孩子们大多听过他的故事,不少人后来立志当兵报效祖国,就是受到他的影响。

侯国柱在村里一直生活到85岁去世,留下了4个子女,有的继续在丹桂生活,有的搬迁到了古蔺县城。

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要知恩图报,要报效国家”

侯国柱的三儿子侯礼贵如今已是75岁的老人,他说,父亲曾经说过,当年,他是被战友们用担架抬着到的丹桂,被安置在一个大山洞里休息。知道红军来了,当地村民们还送来了吃的和用的。休整了两天,因为军情紧急,大部队离开时,将侯国柱托付给村民,让他留在村里养伤。为了掩护、保护侯国柱,村民们让他轮流在各家休养。养好伤后,侯国柱就留在了丹桂生活。

侯国柱常说,他是在乡亲们的保护下活下来的,一直教导侯礼贵要懂得感恩,最常说“要知恩图报,要报效国家”。侯礼贵和弟弟也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参了军,也像父亲一样报效祖国。

如今,大尖山巍然耸立,红军当年留在山上的痕迹已是难寻,而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仍在村里流传。正丰村村民更自发筹集资金在大尖山上修了一座红军碑,将红军故事刻在碑上,将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在这里,开明人士款待红军

在古蔺县丹桂镇香元村,有一座面积约1800平方米,名为天禄阁的四合大院。青砖墙内,除了院坝、房间外,还有戏台。

据香元村党支部委员王崇德介绍,红军四渡赤水时,这是开明人士刘贡蜀的院子。旁边,曾经还有一个稍小一些的,属于当地开明人士刘在阙的大院,现在已经拆除。

红军第三次渡赤水,经过香元村,曾在这两个大院留宿,受到刘在阙、刘贡蜀的款待。

85岁的村民王自奎说:“我以前听老人说,有一天,第三次渡赤水的红军路过这里,刘在阙、刘贡蜀让300多名红军战士在这两个大院里住了一夜,还请红军吃饭。”

村民张富林说:“红军经过这里的时候,我父亲只有8岁。他说他在对面的山上看到,从头天早上一直到第二天下午,都有红军排着队从这里经过,多得很。”

如今,天禄阁已作为泸州市红色文化遗址受到保护。

王崇德说,2018年以来,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到天禄阁打扫卫生,尤其做好防火、防雨、防风方面的工作,随时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保护好这一红色遗址。

“一把红高粱”拔穷根

“一个猕猴桃”富乡村

“2007年以前,村子里的姑娘都想往外嫁,村头的男娃不要想在村里面找到姑娘。而现在,都是当地的和当地的耍朋友。”谈起脱贫后最直观的感受,古蔺县丹桂镇彭营村的老支书陈荣坤感慨道。

陈支书的感慨是彭营村脱贫致富的现实巨变,也是“和美乡村、幸福丹桂”的侧面反映。近年来,丹桂镇大力发展红高粱、有机油菜、烤烟、高山有机绿茶、高山冷水鱼五大传统产业和生猪、肉牛、猕猴桃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当地群众有效增收。

高粱产业带,映红乡村振兴路

14年前,彭营村路不通、水不通、电也得不到保障,村里面大部分都是茅草房。谁能想到,现在的彭营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房,有的两层有的三层,更有六层带电梯的小洋房。短短14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来自于红高粱种植。

彭营村是丹桂镇重要的高粱种植地,在这里,种植有5000亩高粱,去年总产量300万斤,高粱收入达到了800万元。高粱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最重要的产业。

说起彭营村发展高粱产业,是一段当地人努力摆脱贫困的艰难历程。陈荣坤,从2000年到2020年,当了20年村支书,当年就是他带领村里人开始种植高粱的。“2007年以前,村民们只能基本填饱肚皮。致富?想都不要想。我们不服气呀,村里面的年轻姑娘都往外嫁了。”陈荣坤告诉记者,彭营村离郎酒厂40公里,又背靠茅台酒厂,当时听说酒厂周围的农村都在种高粱,高粱能赚钱。为了找出路,他就带着村组干部到郎酒厂、茅台酒厂周围的农村去看。一看觉得可行,彭营村海拔在800米左右,土壤黄泥带砂,这些都是种植高粱的优质条件。

说干就干!从500亩试点开始,到现在的5000亩。从此,高粱产业在这个贫困村扎下根来。

高粱不仅仅是彭营村的“致富宝”,更是丹桂镇重要的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今年,我们镇将沿双楠路,集合沿线的彭营村、桂阳村、岩湾村、仙寺村、文星村、洗马村,打造1.5万亩高粱产业带,预计将实现产值2700万元。‘十四五’期间,将稳定发展2万亩高粱。”丹桂镇党委书记李家旺告诉记者,丹桂是纯农业乡镇,要想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就是要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连片猕猴桃,绿了山野,富了乡村

猕猴桃是丹桂镇的三大优势产业之一。“我们将以正丰村为核心,辐射金华村、仙寺村、岩湾村、彭营村,沿赤水河扶贫公路沿线,建设5000亩的市级示范园区。”李家旺指着《古蔺县丹桂镇交通规划图》,一个村一个村地点给记者看。

驱车来到正丰村猕猴桃脱贫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猕猴桃林,有的已经挂果了,今年10月第一批就将正式上市。“2018年,产业园开始建,我就进来栽桩子,到现在一直在这里打工。去年,在这个产业园赚了两三万元,加上家里养牛养猪,一年下来,赚个五六万元轻轻松松的。”村民冯世学言语中流露出幸福。

在进产业园之前,冯世学一直在外面打工,虽然打工也能赚钱,但是外面的生活成本太高,一年下来,拿回家的也就一万多元。现在他觉得在产业园打工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多了,“我不得出去了,就在产业园里面干,还可以守着老婆娃儿。”

建猕猴桃脱贫产业园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还在于盘活了半个村的摞荒地,极大地壮大了集体经济。“2018年,猕猴桃脱贫产业园借助川浙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启动,第一期投入了400多万元,2019年第二期投入资金350万元,总建成面积达到了2000亩。村民可以一边拿土地流转的租金,一边在园区里面干活。两头拿钱,日子还是很美的。”正丰村村支书张应其拍拍胸脯说,“如果市场不疲软,我们产业园的猕猴桃全面上市后,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增加100多万元的收入,这个日子就安逸了噻!”

“我们丹桂镇没有工业,安安心心做强农业产业,要真正做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和美乡村、幸福丹桂’。”李家旺描绘着丹桂镇美丽远大的乡村振兴图景。

◎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祖平 孔芒 刘墨 李家平 汤颂 /文

新闻推荐

父亲下葬第二天 他参加了红军

古蔺县龙山镇药乡果海基地。记者牟科摄古蔺县龙山镇“镇龙山奔袭战”奇兵广场。记者牟科摄古蔺县龙山镇向田村聚居点。记...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红军养好伤后留在这里 教育后人“要报效国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