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简放鹏 实习生 杨秋禹 摄影报道
3月15日,在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记者看到了两个秸秆肥堆,每个有四分之一篮球场大。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应芬告诉记者,1个堆可处理120吨秸秆,发酵有机肥料60吨。
不需现场管理的堆肥场
记者走近堆肥场看到,每个堆下方铺有黑色地膜,上方盖有军绿色篷布,地膜和篷布衔接处用泥土袋子压住,以防雨水渗入。
在两个秸秆肥堆前端,分别放置了1个堆肥机器,机器上连着缆线和管道延伸进肥堆里。王应芬说,堆肥机器是一套智能发酵系统,可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含氧量等指标,达标就停运,没达标就自动启动,不需要工人现场管理。工人只要在其手机上观察发酵情况,出现问题也可用手机遥控,及时通知人前来解决。
取下堆肥场泥土袋子,掀开篷布,看到表面秸秆呈浅褐色,刨开来看,里面呈黑褐色,还往外冒着热气,散发出来的气味无臭气,用手一捏该肥料,顿时成粉末。王应芬说,这就是合格的堆肥。
据了解,这堆肥机器重量轻,一个人就能搬动,适用于多种地形,其发酵过程自动控制。由于采用除臭菌种发酵,堆肥无臭气。
专家肯定智能有机肥发酵系统
多年来,农户收割农作物时,往往把秸秆当成废弃物,在田间点火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直接还田,加重病虫害,加重土壤酸化。传统堆沤肥发酵不完全,质量无法保证。
2019年,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泸州市情况,研发出了一套智能有机肥发酵系统,可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通过就地就近处理的技术模式,解决丘陵、山区的秸秆、畜禽粪污收储运难题,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就地利用。
据了解,该系统就近收集和粉碎秸秆,就地堆肥,减少了运输费用。约4-6周时间完成发酵,快速消耗秸秆、枝条、杂草、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
目前,秸秆智能堆肥技术在泸州市36个镇137个村进行了试点示范,已收集处理秸秆16000吨,堆肥8000吨,为农户节省了农业生产投入总计48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对此,省农业农村厅耕肥总站专家肯定了该技术和运行模式。
村民小组争着搞堆肥
去年,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古蔺县彰德街道小水村试点,采用“300斤堆肥换村民1吨秸秆”的方式,把秸秆回收堆成有机肥。
小水村党支部书记王登平告诉记者,管理禁烧秸秆和禁止野外用火,消耗了该村不少精力,现在把秸秆等回收利用,对当地环保和森林防火都有较好的作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堆肥肥效如何?小水村栽秧子试点了450亩,一些稻田撒了生石灰加有机肥,一些稻田没有。施了有机肥的水稻,稻穗比没施有机肥的长2-3厘米,稻穗长点产量就高点,每亩增产200斤左右。再者,其米质要好点。
王登平也是该村种植脆红李的大户之一。他介绍,这个堆肥施用后,挖出李树下的土是疏松的,土下还能看到黑色的有机质。翻土时,能看到李树根系更多了,以前10多根,现在增加了1倍。施用该肥后,所结的脆红李水分更多,口感更甜。
之前,小水村实施了100吨堆肥项目。由于村民的积极性高,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给小水村安排了200吨堆肥的项目。王登平笑着说:“现在200吨堆肥都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好多个村民小组长都打电话给我,希望到他们那里搞堆肥。”
今年,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叙永县落卜镇云山坝村试点。村民用了这个堆肥,觉得效果不错,大家都愿意使用。云山坝村党支部书记罗登林告诉记者:“我们村油菜用了这个肥料后长得好,花更多了,枝干更大了。”
据罗登林观察,去年3月上旬,该村油菜花枝干是小指细。今年同期,该村油菜花枝干有大拇指粗,而且枝干要高出一支笔的高度,所以油菜花开得更多,就是因为采用了堆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明霞)“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止焚烧秸秆,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清明将至,提倡采用献花、植树等文明祭祖方式,在林区...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