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显强 本报记者 刘校宏
近年来,古蔺县紧密结合本地地理特征、交通资源、新型城镇化进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因素,走出教育资源过于依附行政区划布局的误区,下好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先手棋”,增强学校发展动力,跑出教育改革发展“加速度”,不断满足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调整学校布局
提升办学水平
长期以来,古蔺县围绕“一核五集中”办学思路调整学校布局,“一核”即通过布局调整做强城区教育,做大乡镇教育,做好农村校点。“五集中”即农村幼儿园主要向乡镇中心和人口密集村集中,农村寄宿制小学、完全小学主要向乡镇和人口大村集中,教学点主要向行政村集中,初中学校主要向县城和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集中,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按照从易到难、先急后缓的思路,对规模过小、质量较差的学校进行调整改造与撤并整合。
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古蔺县推行“一中心三带动”的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本着全镇“一盘棋”的理念,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带动乡镇内片区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同步发展。县城优质幼儿园在县内分片区组建幼教发展集团,拉动城乡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和保教水平。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古蔺县推行小学教育“大学区制+法人”管理模式,即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大学区内学校实行实质性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推行初中教育“法人+校区”管理模式,即实行一名法人代表、一校多点办学、一体化教育管理。
普通高中示范引领。全县推行初高中教育协同发展,加强校际教育教学交流,探索实行“老校+新校”“强校+弱校”“强校托管”等模式,实现共享教育资源,初高中教育共同发展。如古蔺高中+皇华中学、蔺阳高中+白沙中学、古蔺职高托管大村职中等。
优化资源配置
扩大规模效益
为解决边远学校学生上学远、交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古蔺县加强对“小微校”“空心校”及寄宿制学校管理,着力三项建设,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在具体措施上,古蔺县根据地域特点,一方面建设跨区域寄宿制农村小学校,如石宝镇兴隆小学,地处石宝镇长坪村,根据村内人口分布较散、学校距家较远等特点,建设村内小微型寄宿制学校。另一方面,古蔺县针对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普遍面临生源流失、人数减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建设乡镇寄宿制初中学校,对一个乡镇内多个初中校点,集中到一个优质初中办学。此外,古蔺县还针对西部区域初中生源少的问题,将古蔺县西部德耀镇、原桂花镇、黄荆镇、箭竹苗族乡、大寨苗族乡初中整合,选址在交通便利的中心乡镇建设西部区域中心初中寄宿制学校。
农村小学学区内师资均衡配置。针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等难以配备专职教师的问题,乡镇中心校统筹调度,通过学区内教师走教、支教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援教等形式,有效缓解部分教学点教师结构性差缺矛盾,实现学区内课程开齐、课时开足,让学区内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在弥补教育资源不足方面,古蔺县着力搭建教育信息化“立交桥”,以“四带动四共享”建设为抓手,让山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对开设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确有困难的村级校点,古蔺县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以“共享课堂”为依托,提供多种网络课程,弥补村级校点师资及教学资源不足短板,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深化体制改革
增强发展动力
古蔺县深入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增强教育发展动力,提高乡村振兴的承载能力,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教育整体格局。
同时,古蔺县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以法人单位经费包干为主的“县管校聘”用人机制,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如茅溪镇中心校探索出了“五同化”管理模式,古蔺实验学校“四化建设”体系初步形成。
实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明确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健全“清单+目标+督导”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古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实行清单式管理,由各学区责任督学督导落实;法人学校制定办学目标,校长和班子成员根据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办学治校;目标达成的评价考核由乡镇党政、家长、教职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评定。
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鑫表示,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工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正确处理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统筹空间布局、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赶超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霜记者梅影)日前,古蔺县司法局茅溪司法所联合镇综治办、镇安办,到茅溪中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讲座,旨在让学生进...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