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镇中乐村石子岭猕猴桃产业园。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森波 摄影报道
在群山深处,一栋栋白色外墙的楼房沿公路展开,村民在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桃花源记》里出现的场面,记者昨(27)日在赤水河北岸的古蔺县大村镇中乐村看到了。
“这都多亏了镇上在这里建起了猕猴桃产业园,我抓住机遇流转了土地,从农民‘变身’为了工人。”眼下,正直猕猴桃栽种的季节,村民胡祖琴就近在产业园里务工,打一个猕猴桃窝子能挣1元,一天下来,150元就成为了她的“囊中之物”。
以前,中乐村是典型的“三无”村落,无集体经济、无支柱产业、无龙头企业,村民增收致富步履维艰。
改变得益于向纵深推进的脱贫攻坚工作。
大村镇干部在走访时发现,中乐村山上长有许多野生猕猴桃。“中乐村适合猕猴桃生长?如果适合,是否可以大规模种植呢?”考虑到产业才是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持久之计,大村镇人大主席罗江波带着疑问请来农业专家现场考察。种植猕猴桃的适宜之地是800米至1200米的地方,果不其然,中乐村特别是村上一组和二组海拔有900米,在此处打造猕猴桃产业园随即被写入了大村镇党委、政府的“规划本子”。
“绿心猕猴桃的市场价最高卖到了每斤15元。”猕猴桃前景可期,胡祖琴和村民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在镇上今年初做宣传动员时,十分赞成“上马”猕猴桃产业园项目。一边流转土地、争取资金,一边规划设计、招引企业,得到群众拥护的事业很快落地。今年3月24日,猕猴桃产业园在中乐村一组和二组交界处的石子岭启动建设。贵州省赤水市凤兮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杰勇作为投资者,在村里成立凤兮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与村上成立的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村民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大村镇为产业园争取到的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补助资金注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把其作为资产折股到凤兮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从收益期开始,公司每年从专合社获得的净利润再按比例分给贫困户。有了土地流转金、资产收益和园区务工收入,200多户村民干劲高涨。
目前,石子岭猕猴桃产业园已经有了1200亩的规模。为了发挥区域带动效应,大村镇在大村至古蔺石宝公路、大村至古蔺丹桂公路沿线,为同样是“三无”村落的丰水村、苏坝村、新场村“量身定制”了猕猴桃产业园。现在,四个村的猕猴桃达到了8000亩,围绕公路沿线形成了“十里猕猴桃长廊”。
发展形势喜人,大村镇党委、政府也为猕猴桃产业细化了做大做强路径,“猕猴桃三年就可以见效,我们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未来的鲜果销售和采摘体验创造更优质的条件。”为猕猴桃产业大打农旅融合牌,罗江波和镇上的干部们又奔波在了争资引项的路上。
新闻推荐
“迎庆5号”专项行动期间,古蔺县公安局接到多起群众报警,均为摩托车被盗。警方成立专案组,成功破获这起跨省盗窃的犯罪团伙...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