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古蔺 > 正文

为何他们欠债不还却赢得了同情

来源:兰州晚报 2019-10-18 03:19   https://www.yybnet.net/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在有些时候,事实的真相并不如同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下面这事。

有报道说,因带头修通进村的平板公路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四川古蔺县二郎镇铁桥村赵永贵等6位老人,被当地村民称为“筑桥六贤”,却因欠近30万元建桥工程款被施工方诉至法院。庭审败诉,6名老人成了失信被执行人。其中有老人给母亲的治疗费用被执行,有老人家中黄牛被查封。同时,法院向赵永贵等六人发出《限制消费令》《申报财产令》,也就是说,“六贤”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六老赖”。

老人们为什么要执著地修桥。原因是该村本来有一座铁索桥,建于200多年前(清嘉庆或道光年间),年长日久,13排铁索,已有2排锈损断裂。2006年,被政府部门宣布为危桥,禁止通行。后来当地煤厂为运煤修了一座漫水桥,村民可以借此桥出行。但这座漫水桥一年只通行三个月,其余时间被淹没在水下。这些年,已有多人因此落水,其中还有孩子溺亡。

这就让人有些发自内心的想不通。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来就是政府部门的分内之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且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最初村民集资修桥,曾有镇政府官员口头承诺解决部分工程款项,但未留下书证或录音,结果法庭自然不认,于是只有在给施工方打的欠条上签名的这6位老人承担责任。单从法律的角度看,这6位老人冤吗,不冤。但如果从民心的角度看,真冤。

过去有一句玩笑话,说的是大楼起来了,干部倒下了。现在是大桥起来了,老百姓倒下了。法律的正义何时能与事实的正义相统一?这个问题只有基层政府来回答。尽可能方便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市场,是公共服务的最大价值,所以,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亦是政府的使命。小马飞刀想说的是,为什么总是有人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拆大建带来的GDP蹿升,却一再忽视兴建公共设施的必要性。的确,经济利益链带来的快感纵然喜人,但民众切实得了方便、受了实惠的暖意又何时才能真正叩开公共决策者们的心扉呢?要知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才能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现在,经各方协商,当地政府正在设法解决修桥款,但愿问题早一点解决,免让民众心寒。小马飞刀

新闻推荐

古蔺县检察院共青团组织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讯(张湖宾记者庞玉宇)为进一步营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氛围,提高年轻干警的爱国热情,铭记一个...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为何他们欠债不还却赢得了同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