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包装车间(泸州日报记者 徐勤勇 摄)
泸州老窖国窖1573生产基地(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千产产业
泸州,秦汉时期便开始酿酒,明清时期最盛。“中国酒城·泸州”因酒闻名,以酒立业,因酒而兴。酒,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符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美酒养育了世代泸州人,泸州人爱喝酒,也善喝酒。酒不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座处处因酒而生,人人为酒而忙的城市,酒以其独具的魅力,成就了酒城这座城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酒早已与城融为一体。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酒,让一穗红粱成了“香馍馍”
“趁着天气好,再晒三个太阳就可以卖了。”金秋时节,古蔺二郎镇隆滩村公路旁的院坝中,陈胜刚和老伴正在翻晒自家刚收割的优质红高粱,今年预计可卖1万多元。而几公里外古蔺县美酒河风景区内的郎酒隆滩与清水高粱基地,一辆辆微型货车满载高粱,正穿行在盘山公路上。
9月4日清晨,江阳区石寨镇上湾村4社村民赵光超家热闹非凡。泸州市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中一个集中收购点就设置在这里,每斤价格4.1元,农户们早早就到赵光超家门口排队等待着。
“这是我进基地后的第六年,按照公司教的技术进行种植,高粱晒干后由公司来收,每年价格稳中有升,收入也增加了。”赵光超脸上流露出喜悦,手里紧攥着刚刚卖高粱的交货单。
同样的一幕在纳溪大渡口镇龙洄庄园高粱种植基地上演。以前无人问津的“小杂粮”,现在成为各家酒企争抢的“香馍馍”,高粱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这些都是泸州市大力发展高粱带动农户增收、推进白酒品质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品质是酒业发展的生命。一穗红粱,如何助推白酒千亿产业?《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泸州酿酒高粱种植预计实现100万亩。4月19日,市领导在泸州市酒类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要加快优质酿酒专用糯红高粱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推动白酒高质量发展。
酒,让这座城的文化底蕴更有厚度
“在泸州城区,沁人心脾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有几分沉醉。”来参加第七届商博会的浙江展商王名寺说,飞机一落地,“中国酒城”标语、国窖1573广场、百子图麒麟温酒器等城市标识,无处不在提升酒城的辨识度,可以看出白酒已经成为泸州最大的城市文化资源。
在外地,如果你说泸州人不喝酒,可能没人相信,很多人都是在酒桌上喝酒而记住了泸州。泸州人的性格也像白酒一样浓烈而热情,与泸州人喝酒,就能喝出信任、喝出豪情、喝出合作、喝出效率。
走进老赵的办公室,桌上、地上堆放着白玻璃瓶,多少能猜出主人与酒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短。“你习惯喝浓香、酱香、清香,高度还是低度?这样,你先尝,觉得喜欢哪个酒再帮你联系。”老赵刚接完电话,同事进来让他帮忙联系买酒。
熟悉老赵的都知道,他并不喝酒,但因在酒业主管部门工作了20多年,他对泸州大大小小的酒企生产情况、品质把控情况相当熟悉。只要酒一入口,品种、香型、度数、年份,他几乎一清二楚。“泸州人无酒不成席,喝酒有讲究,喝什么酒要看宴请宾客个人的喜好。”老赵认为,泸州既然称为白酒产区,产品应该有高价、中价和低价,以满足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白酒消费是情感和物质双重消费,低价并不代表酒的品质差。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高端白酒提价的大环境下,给中端价位白酒释放了市场容量,泸州市一些中小酒企大力挖掘市场空白,突出产品个性,走“专、精、特”发展之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今年7月举行的首届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评选活动中,泸州三溪、仙潭、玉蝉榜上有名。泸州市酒业发展大会提出,下一步将实施“龙头引领”和“小巨人”助长计划,争取在2-3年内,形成仙潭、沈酒、巴蜀液、山村、名泉、羽丰、桂康酒类企业梯次发展格局。
“在改革开放的浩荡大潮中,泸州酒业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千亿产业,白酒产业对泸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不言而喻。”老赵说,2002年,他刚到单位工作,负责酒管业务的只有3人,今年成立酒业发展促进局不仅是挂个牌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职能上,机构的变迁,足以证明对发展白酒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酒,让一座城生活更幸福
泸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酝酿出两朵中国名酒之花。而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也是幸运的,有更多选择,或进酒厂,或办酒厂,或开店卖酒。酒发展了,反过来又浇灌和滋润着这座城。
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内,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车间的生产线上,女工们正在挨个检查刚生产出来的玻璃瓶。分水镇泸南村村民杨世清,正在给玻璃瓶打包,它们将出现在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企业的车间流水线上。
在酒业园区内,像这样的企业远不止中科一家,这只是泸州市酒类产业的一个缩影。生产工人的繁忙衬托企业的兴盛,作为泸州的“一瓶酒”,不仅带动了原粮种植、基酒酿造、灌装生产、仓储物流、包装材料等产业链的发展,还让更多的人实现了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在泸州,就业的途径除了进工厂外,还有一群年轻人怀揣梦想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40多岁的李华是一家酒业销售公司的老总,走进他的酒庄,别具一格的中式装修风格典雅、大气,两边酒柜摆满各式各样的酒瓶,古典的、时尚的、大气的、小巧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今年是李华涉足酒行业的第25个年头。“当时根本不懂做生意,完全是误打误撞才走进这个圈子。”1995年,李华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老窖生产车间当技术工人,一干就是近10年。2006年,李华看到郎酒公司正在报纸上刊登招兵买马的信息,“只要进5万元的酒,就可以帮你开一家烟酒店,还免费装修。”李华就这样糊里糊涂进入酒类销售这个行业,并在当时最热闹的大北街租下门面。
从最初开门坐店等客上门,到现在电话订货,李华用了10余年的时间走出了自己的酒类销售之路。从当年羡慕别人一月销货5万元,到现在自己年出货几千万元。这一切都和郎酒公司对经销商的支持分不开。
时至今日,当李华回头看自己当年的选择,“卖酒算是入对了行,走对了路。”李华深有感触,当初所有促成他留在酒行业的人和事,都成了他感谢的对象。
新闻推荐
赤水河红军大桥◎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昨日,古习高速赤水河大桥贵州岸塔柱顶端横梁上,“赤水河红军大桥”7个大字安装...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