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伟 本报记者 李界
古蔺县二郎镇坐落在赤水河畔,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曾是红军四渡赤水、浴血奋战的地方。如今,随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蜿蜒而上,一片片果林吐出新芽,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绩的背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二郎镇以党建为引领,不断锐意进取,锤炼党员干部队伍,推动脱贫攻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系列活动
传承长征精神
1935年,红军长征抵达二郎滩,打了著名的二郎滩背水战,取得了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胜利,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史上的“得意之作”。
如今,这片土地早已没有了战火,但战火中淬炼的长征精神却一代代传承下来。每周四晚上,二郎镇都会举办“青年干部夜校”。5月9日晚,主讲人二郎镇组宣委员萧涌,向全镇30多名青年干部讲述了二郎滩背水战、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历史。随后,副镇长甘桅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镇上的脱贫举措进行了讲解。
截至目前,“青年干部夜校”已经连续举办了30多期,成为二郎镇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除了“青年干部夜校”外,二郎镇党委还联合古蔺郎酒厂党总支,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
如今,“青年干部夜校”“坝坝讲坛”“主题党日”“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党员主题活动,为二郎镇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红军长征精神在这里凝炼成“敢于亮剑、勇于担责、超越自我、奋勇争先”的二郎精神。
一线服务
便民利民群众点赞
在党员干部培育方面,二郎镇率先提出责任落实在一线、攻坚战斗在一线、成效考核在一线的“三线工作法”,在一线工作中锤炼出一支敢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
今年2月,古蔺县启动古郎橙海建设,二郎镇党员干部90余人到铁桥村田间地头,同村民一道种植甜橙1万余株,带动村民在1个月内完成1200余亩甜橙栽种。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体党员干部迎难而上,“5+2”“白+黑”开展工作,二郎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不仅是“三线工作法”,二郎镇还创新便民服务代办、宣讲骑兵团、村干部坐班制度等工作方法,将政策宣传、办事服务送到村组,送到群众家中,拉近了干群关系。
安和盛是铁桥村的村民,以前每次到镇上办事,来回要花上一天时间甚至更久。二郎镇便民代办服务在全镇推开后,他只需要到就近的便民服务代办点,将资料交给驻村干部,再由驻村干部统一带回镇上进行办理。目前,二郎镇已将民政计生、医保养老、信访调处等26项事项纳入代办清单,已累计帮助群众代办事项730余件。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旗帜的引领下,全体二郎干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持续攻坚。
党建引领
脱贫攻坚干在实处
“两年前,整个玉林村都没有水泥路,走在路上泥一脚水一脚,出行非常困难。现在水泥路不仅通到了村,还通到了组,我们玉林村百姓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玉林村村民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镇新增通村硬化路150公里,新建饮水管网300余公里,完成6个村农网改造和1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生产生活的便利,是脱贫攻坚工作带给每一个二郎人最真切的感受。
在二郎镇的脱贫事业中,党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复陶聚居点是二郎镇最大的贫困户聚居点,这里居住着来自13个村的141户贫困户。作为聚居点负责人的复陶村党支部书记李俊平,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他们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今年,二郎镇党委政府同古蔺郎酒厂加强合作,拟在全镇发展优质高粱1万亩。李俊平看准时机,以村集体经济公司带头流转800亩土地种植高粱,并组织聚居点贫困户近20人到高粱产业园务工,每人每天收入可达120元。“通过这种方式,既让群众有了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李俊平告诉记者。
不仅是复陶村,党支部引领脱贫攻坚的行动还在每个贫困村进行:在文明村,村党支部回引返乡人士明政、明祖辽,发展甜橙、肉牛产业,带动全村发展甜橙、脆红李各1000余亩,带动28户创业大户入驻返乡创业孵化园区;在华年村党支部带领下,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推动甜橙产业基地、稻田养鱼项目、精土地工程等项目先后落地,原来的后进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美丽新村……
“党建+脱贫攻坚”“党建+服务郎酒”“党建+基层治理”“党建+为民服务”……近年来,二郎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惠子查庆)立夏前后,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扶贫产业园里,每天都能见到20多个忙碌的身影,他们都是大龙山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正...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