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第二届省兰展金奖——莲瓣牡丹
2006年3月,在百子图广场,第二届省兰展展场内,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如今,泸州兰花,早已从传统栽培走进了商品流通的大流。川江都市报记者从泸州市兰花协会了解到,目前协会注册交纳了会费的会员有七八十位,而在兰花市场最鼎盛的2006年,协会的会员有四百多位。每一位注册会员的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企业与兰花之间的故事。
◎川江都市报记者刘明霞 /文曹卫兵/摄影
卖兰花人:房子、车子、孩子的花费,都是从兰花上赚来的
泸州的花卉市场,几经搬迁,如今在羊大山公园。“最初在工人文化宫,后来在长起桥、忠山公园,搬到这里也就几年时间。”古蔺黄荆人向仲珍的兰花店就在羊大山花卉市场的一角,没有店名,只在进门处对着的网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兰花批发零售和她的名字及手机号码。
兰博会上,卖出几万元的兰花,并不算多
在上周末的兰博会上,向仲珍卖出了几万元的兰花,在她看来,这并不算多。
向仲珍卖的兰花以春兰、春剑居多,有以前从山上扯来后养熟的,也有买来的。“这盆刚在展会上得了奖。这几盆一会要带走,去参加后天在贵州贵阳惠水举办的第29届全国兰博会。”在羊大山花卉市场,像向仲珍这样以售卖国兰为主的,并不常见,很多花店是国兰和大花蕙兰等洋兰一起卖。
大约是因为前两天的兰博会,18日下午,还有好几位兰友到向仲珍的店里来。“鼻子不要触拢了。”谈话间,有看花者凑近开放的兰花闻香,向仲珍连忙出声提醒,“怕呼吸的热气伤到花。”回头,她又赶紧跟对方解释。
到向仲珍这里买兰花的,不少是懂专业知识的兰花爱好者,甚至是投资者。“这是荷瓣,这是梅瓣。”“这株春剑,这株春兰。”专业的爱好者看花时,一般能讲些门道,不少还会拿出手机,点开拍摄的兰花图片,与向仲珍交流一二。
1988年到1993年,做兰花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遇上买兰的新手,向仲珍一般多建议买“本地草”,“不用买价格太贵的,资格的‘本地草’开花后,香气也好得很。”
向仲珍店里卖出的兰花以普花居多,“一月能卖出几百窝,十块八块,三二十块不论。好的都论根卖。”
向仲珍的丈夫刘章强,如今是泸州市兰花协会的副会长,他对于兰花的记忆则更加清晰简洁,“1988年到1993年,那时候做兰花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二十几万元;1994年到1997年转去做木头生意,结果把在兰花生意上赚的都赔了进去;1998年到现在,一直都在做兰花生意。”
这些年,经历了兰花市场的起起落落,向仲珍说没有后悔入兰花这一行,“当初到泸州时,并没有多少钱,房子、车子、娃儿读书的花费,都是从兰花上赚来的。”
兰花最疯狂的年代,有的人带着装满钞票的皮箱来买
2月19日早上九点左右,家住长江现代城的夏高荣乘车来到位于忠山公园(西苑)的兰友之家,这里是泸州市兰花协会会员们的“根据地”之一。
时间尚早,夏高荣熟稔的点了一壶茶,等待兰友们的到来。九点半左右,陆续有不少兰友到来,前两天的兰博会成了聊天的热点。
1991年,上山采一天野生兰花,到工人文化宫能卖一百多元
1991年,在深圳打工的夏高荣回到了家乡纳溪丰乐,开始跟着哥哥上山“扯草”(采野生兰花)。原来,夏高荣的哥哥上山采草药到工人文化宫卖时,发现有野生兰花卖,并且价格还不错。“1991年前后,上山扯一天的草到工人文化宫卖,能卖百把元。”而那时,夏高荣在深圳打工一天的工资也不过十几元。
最早,夏家三兄弟在纳溪龙车利合附近的鼓楼山上“扯草”卖,那时候,周边“扯草”的人还不多。两三年之后,夏家兄弟开始从上山“扯草”卖到买草卖。大洲驿、上马、合面、打古……都留下了他们寻草的足迹。
“兰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贝。”提起兰花,三兄弟之一的夏高富喜上眉梢,他说,正是兰花让兄弟们跃出农门,积累了财富,“兰花是草也是宝。”
花1.5万元买下两株“下山兰”,几年后分发多株,两株卖出40多万元
当在纳溪周边已难寻到好的野生兰花时,夏高荣又转向贵州一带,“扯草也买草。”2000年之后,他扯草买草的足迹已进入湖北。
在以兰为生的这些年中,夏高荣有赚有赔。在2005-2007年的兰花市场风暴中,他投入了80多万元,“栽了几年后,卖出了二十几万元,亏了五十多万元。”
赚得最多的一笔,则是本次兰博会之前成交的。“2013年,花1.5万元在通江买了两株‘下山兰’,养了这几年,分发到了几株。”就在此次泸州兰博会前夕,一位成都的买家上门,用40多万元买走了其中两株。
疯狂的2006年,一百多万元买一盆兰花,根本不稀奇
2002年,夏高荣参加在彭州举行的兰展,当时他并没有种多少兰花,而是买了转手卖。“那时候,交易已经很活跃。看看,好卖到什么程度:我妻子在交易区里卖,我就在展会外面买别人送来卖的,转手又让人送到展会里面去卖。当我买下一窝送进去时,上一窝就已经卖出去了,半天时间就卖出去了二三十窝。”在夏高荣看来,那些兰花不怎么好,只是“多少有点赚头”。
等到了2006年,夏高荣说,兰花市场更加疯狂。“像前两天那种规模的兰展,在交易区里,转来转去都是数钱买兰花的,有的人甚至带着皮箱来,里面都是现金;一百多万元买一盆兰花根本不稀奇,三五万元、十万八万元的交易则更加频繁。”
之后,2007年,兰花价格大跌。如今,夏高荣在自家的阳台上,养了一百多盆兰花,价格高低不一。
重磅
3
他养兰花四十多年,见证了其价格的高低起伏
出生于1932年的周永国,在兰友之家的养兰人中,也是老前辈级别的,这不仅因为他的年龄,还因为他养兰花的时间。
2006年,一根品相好的“副瓣蝶”值好几万,现在值一杯茶钱
1972年,作为一种休闲爱好,周永国开始养兰花,那时兰花的商品化程度还很低,“价格不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周永国经常上山去“扯草”,“那时候很多山上都有,背上背篼去,一个小时,可以扯一背篼。”
爱上兰花这么多年,周永国养花的水平不错。2月19日当天,他就是带着一盆为兰友代养的“副瓣蝶”来的。那盆花已开,不时有兰友前来看一番,夸上两句,“开的不错。”
“2006年高峰时,就这样品相的副瓣蝶要好几万一根,如果在山上扯到这样的一窝,怕是当场都要晕倒,现在也就值一杯茶钱。”话音未落,一旁的兰友笑道:“周老师,一杯茶钱给我吧。”
曾花30万元买一株“金色年华”,如今只值8000元
“当初工人文化宫那边,扯来卖的草,怕是以吨记。”不过在周永国看来,虽然兰草众多,但要找到一株好草并不容易。“现在找到好的,一样价格高昂。”
谈到兰花价格的起伏,周永国也是深有体会。他曾花30万元买进了一株“金色年华”,现在该花的价格是8000元一株。“有人高价买了之后跑脱了,我就没跑脱。”
不过,周永国说自己也有运道好的时候,“2003年一万元一株买了天彭牡丹,2005年左右,就涨到的五万左右一株,2006年高峰期卖到了十七八万元一株。”不过,周永国坦言,那样的机会并不多,多少是凭了几分运气在里面。
虽已87岁高龄,周永国精神头很不错,还在坚持冬泳,他笑称,“都是当初上山扯草锻炼出来的。”
新闻推荐
5张方桌一字摆开 30余人欢聚一堂 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个个笑颜开
▲新鲜出锅的鱼马上就要上桌了▲长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除夕是阖家团聚的日子,2月4日中午,在古蔺护加镇凤田村一组黄家大院里...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