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古蔺新闻 > 正文

余心念兹,芬芳在兹 ——追记心系扶贫的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余芬同志(上)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18-05-28 10:52   https://www.yybnet.net/

余芬生前工作照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古蔺县,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才两年多。叙古高速公路太平段,在距离太平镇走马村十组贫困村民袁图先家不远的地方经过。

再过不久,袁图先就要搬到位于场镇的“古镇新区”聚居点,彻底摆脱“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日子。偶尔,这个花甲老人会来到家门口,望着远方发怔,嘴里嘟囔几句:“你说好要来帮我搬新家,咋这回说话不算数了?”

袁图先念叨的人,是其帮扶责任人余芬。2017年12月24日,古蔺县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员余芬在为十组其他两位贫困户送电视机的路上,不幸发生车祸,献出了年仅45岁的生命。

2017年12月28日清晨,遗体告别。古蔺县城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金兰大道、迎宾大道,戴着白花,神情悲痛。

“扶贫英雄余芬一路走好!”她生前的同事、亲人、朋友……哭到不能自已。古蔺人微信朋友圈中《余芬同志,一路走好!》《怀念古蔺扶贫好干部余芬》的哀悼文牵动人心……余芬,一个平凡的中年妇女,她人生最后一场送别,却惊动了整个县城。

余芬,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贫干部,为何让这么多人难舍难分?

◎ 泸州日报记者 罗森波 谢蕤

爱心 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路上不幸遇难

走马村村支书罗应强谈及此事,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吴仁芬第二天就满74岁,她想让老人当天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余芬,古蔺县东新镇人;余芬,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7年7月,在县城工作的余芬认下了几门“穷亲戚”。从此,她成为走马村十组周光文、周国民、周应海、袁图先、胡克勋、周国良等6户贫困户家的常客。

为了处理好帮扶之事,余芬探索出“线上线下”工作法。她把这些“穷亲戚”一个个请进微信群,周一至周五,她就用手机和微信与贫困户商议致富之策;周末一有时间,她便来到走马村,与大家面对面讨论脱贫之路。

“周应海好!关于你要来县中医院找我先生陈开政看病的事,请你带上身份证、医保卡和太平镇卫生院的转诊证明,就可以了……”这是2017年11月30日,余芬发在微信群里的信息。儿时的一场意外让周应海左脚落下病根,走路一瘸一拐。周日余芬带着身为骨科医生的丈夫陈开政去他家诊断后,又让他去医院复诊。现在,周应海已基本能像常人一样行走。

2017年12月17日,周日,在村里走访的余芬,发现周光文和胡克勋两家的电视机坏了。“过几天,我就给你们送来。”

2017年12月24日,又是周日。这天下午,余芬从自家搬了一台,又从县城买了一台,等丈夫下班后,一起奔向周光文和胡克勋家。“电视机送了后,你再去给周应海看看腿。”余芬对丈夫说。

17:10左右,车行至叙古高速公路太平连接线的月亮坪。坡陡弯急、道路泥泞,在陡坡转弯处,车轮一滑,车子顺坡势跌下近30米高的悬崖。尽管余芬第一时间被送到古蔺县人民医院全力抢救,但最终回天无力。

至今,走马村村支书罗应强谈及此事,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周光文母亲吴仁芬第二天就满74岁,她想让老人当天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生前,余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离开后,中共泸州市委追授她为“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这份光荣,属于她。

扶贫 6个月下村20余次,是“规定动作”的两倍

在余芬身上,村监委会主任周林学会了与村民拉近距离的“三件法宝”:换位思考、说话算数、心细如发。

入户扶贫,余芬每次都会叫上熟悉村情的村监委会主任周林。现在,翻开走访记录本,一串数字让周林感叹:“6个月时间,芬姐来村里不下20次。”按照县里的要求,2017年9月以前,帮扶责任人到联系村每季度不少于1次;9月以后,每个月不少于2次。“这是‘规定动作\’的两倍啊!”在余芬身上,周林学会了与村民拉近距离的“三件法宝”:换位思考、说话算数、心细如发。

余芬到周国良家走访,端来的板凳上布满灰尘。余芬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坐了下去。“为啥不擦干净再坐?”“如果你端来板凳,别个擦来擦去才肯坐,你咋个想?所以,不要讲究那么多,重要的是不让我们与群众的感情生分了。”后来,余芬这样回应周林的疑问。

袁图先正屋的半边墙壁已坍塌,站在瓦房里,抬头可见天空。2017年7月,余芬对袁图先表态,要让她和儿子住进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楼房。一个月后,余芬的一个电话让袁图先比过年还高兴:“她说新房子帮我们落实好了,就在场镇的‘古镇新区\’里。”

袁图先的儿子王新应像亲人一样信任余芬,只要是她打电话喊开会,王新应一定会随叫随到。“不像其他人雷声大雨点小,芬姐是说到做到,我就是相信她。”在余芬的鼓励和“支招”下,以前游手好闲的王新应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变得踏实肯干,做起了杀猪生意。

余芬把6户贫困家庭21名成员的所有情况,在日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不识字,连蔬菜种子都会买错,辛苦了一季,种瓜不得瓜。”一次,吴仁芬的一句玩笑话,引起了余芬的格外重视。第二次来她家时,余芬带来一个作业本和圆珠笔,从写名字开始,手把手教吴仁芬识字。吴仁芬高兴地把纸笔放在枕边,一有空就拿出来练练。没过多久,古稀老人流利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这次她过74岁生日,余芬本来打算把电视机作为生日礼物送上。吴仁芬后来拭着泪说:“70多岁了,我终于写得起自己的名字了。但是,余芬却走了。”

事业 勤劳务实,是留给同事最深的印象

“我们执法队除了队长都是女的,突击检查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时,芬姐每次都走我们前面,保护我们。”从外地来古蔺工作的彭玲,感受到的温暖不止这些。

勤劳务实,是古蔺县文旅局工作人员余纯先对余芬最深的印象。

2004年,余芬担任单位文化股股长,送文化下乡时,她多是选择全县最偏僻的乡镇。“这些乡镇离县城远,对文化更为‘饥渴\’。”县文旅局纪委书记邹国民记得,10多年前,偏远乡镇的公路多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大窟小窿,车辆难行。白天,余芬帮着队友徒步扛音响设备进乡入村;晚上,独自清洗演出地毯上的灰尘和泥巴,挑灯缝补损坏的地毯和表演服装更是家常便饭。

也是在10多年前,古蔺电影公司经济效益下滑,负债累累,职工应有待遇无法保障,多次集体上访。

派谁去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单位领导陷入苦恼。

“后来,领导把目光瞄准了余芬。找到她时,她没有半点推辞,欣然接受。”邹国民回忆说。

一边循循善诱,安抚职工,平息矛盾冲突;另一边,跑上跑下,根据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不久,古蔺电影公司全体职工医保等相关问题圆满解决。

2010年8月,因工作需要,余芬从单位文化股调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2014年7月,大队在执法时,取缔了一个非法网吧。业主后来以自己是农村人,家里穷,需要网吧挣钱为由,跑到大队办公室“喋喋不休”。余芬见状,主动向业主递了一杯茶,理智地对他说:“我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都想你们有碗饭吃,但是你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因为自己穷,要生活,就无视国家法律。”余芬的一席话让业主“无地自容”,对执法大队的处罚结果不再有任何异议,当即表示悔过自新。

“我们执法队除了队长都是女的,突击检查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时,芬姐每次都走我们前面,保护我们。”从外地来古蔺工作的彭玲,感受到的温暖不止这些。她租住的房子在一栋老房子里,楼前有一段又黑又深的小巷。每次夜里突击检查完以后,余芬会拉着她的手,一直将她送到家门口……

那份温暖,直到今天,彭玲都还记得。

新闻推荐

余心念兹,芬芳在兹 追记心系扶贫的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余芬同志(上)

余芬生前工作照■本报记者罗森波谢蕤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古蔺县,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才两年多。而叙古高速公路太平段,从太...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余心念兹,芬芳在兹 ——追记心系扶贫的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余芬同志(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