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李敏 本报记者 吴娟
家住古蔺县大村镇菜田村的贫困户王光齐,今年40岁,虽失去右臂,但身残志坚,勇挑责任和重担,用辛勤劳作努力摆脱贫困,带领女儿们走上幸福、美好新生活之路。他说:“只要勤劳就会过上好日子;只要心怀感恩,生活就有希望。”
身受重伤 家庭破碎
王光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自己还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在北京八达岭地铁工地上负责驾驶大型机械。1997年的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他的手臂被机械折断。工友们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抢救。“当时就失去了知觉,昏死了过去。”王光齐不愿再回忆那段让他感到后怕的经历。
命是救回来了,但他从此失去了右臂。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失去了,还要支付巨额的手术费和康复费用,妻子最终因生活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当时,大女儿才3岁,小女儿只有2岁,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了。“那时自己躺在床上一点也看不到希望,内心甚至萌生了自杀的想法。但看到年幼的小孩、年迈的父母,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王光齐振作了起来。
身残志坚 辛勤劳作
刚开始,处于恢复期的王光齐无法适应独臂的生活。同时,为了治病,家中的积蓄也花光了,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越来越多,他又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外出打工还债,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的腊月,新年转眼即到,家中却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两个小孩的光脚冻得通红,望着他要吃的。说到这里,这位父亲眼里闪着泪花。
后来,经过艰苦锻炼,王光齐可以熟练地运用左手干些简单的农活了,生活勉强能够自理。他再一次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求助。出于对他的同情和信任,大家很快拼凑起3万元借给他。“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就是一笔巨款,也是我自主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为了防范风险,他选择了从事自己熟悉的乳猪养殖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和还债。
王光齐想让女儿们过上和别人家孩子一样的好日子,为家人重新撑起一片天。于是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劳作,日子一天天有了好转,家中养殖业也在不断扩大,他养殖了21头猪、17只山羊、20余只鸡,成为菜田村的养殖大户,也成了家乡的名人,并在去年当选为“泸州市脱贫先锋”。
心怀感恩 努力脱贫
王光齐说:“人穷但不能忘本。”他向别人借的款,用专门的账本记得清清楚楚。那些帮助过他的人,让他懂得了感恩,并坚守心底的善良。经过几年努力打拼,他的欠账基本还清了。
除了亲戚朋友的帮助,他还得到了政府的政策资助——残疾人、贫困户社保兜底。2017年,这个自强的家庭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大村镇党委政府为其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一家人住上了60平方米的楼房,两个女儿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当记者询问起今后生活的打算时,王光齐说:“继续供两个女儿上学,让她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过上好的生活;我们村在聚居点后面规划修建养殖场,我打算承包几十平方米继续搞养殖,还可以在里面打零工,不出远门也能挣钱;我们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搞大葱产业,我打算把自己的土地拿来种植。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脱贫致富,我有信心。”
独臂的王光齐,身残志坚。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家庭的责任、对党和政府扶贫帮困的感恩之心。
新闻推荐
泸州又出了一位“中国好人” 古蔺县保安公司大队长袁易入选见义勇为“中国好人”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本报讯近日,中国文明网公布2018年2月“中国好人”名单,泸州市古蔺县保安公司大队长袁易入选见义勇为“中国好人”。川江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泸州市2018年第二位“中国好人...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