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居民张志强(左)当面感谢王友伦(右)的善举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摄影报道
6日,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南苑社区里有些热闹,社区工作者正在向社区党员、贫困群众、热心群众等发放春节送温暖物资,其中一些洗洁精、洗衣粉等物品,是72岁的社区老党员王友伦慷慨“赞助”的。
每年拿出5万元
用于交党费和献爱心
王友伦老人的“赞助”,几乎在社区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能够看到。小到一支牙膏、一面小旗,大到数万元的资助,都有着老人的一片心意。
1月2日,王友伦向江阳区委组织部递交了1万元“大额党费”。他说,从今年起,将每年向党组织递交1万元“大额党费”,而家里其他4位党员——老伴及两个女儿,也非常支持这个决定。
此外,王友伦还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拿出4万元,用于资助贫困群众。
王友伦说,在市委组织部的推荐下,从去年起,他每年结对一个镇,并从中选取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村小、一个敬老院分别捐赠1万元,共计3万元。去年已经与弥陀镇进行了结对,今年将结对通滩镇。
另外,再拿出1万元用于开展系列活动,比如在每月的社区党员活动日购买小奖品;在“七一”购买奖状、证书、奖品;在春节购买送温暖物资等。
6日,南苑社区开展向困难群众、党员、热心群众等送温暖活动,王友伦主动买来上千元的洗洁精、洗衣粉等物品,并亲自送到社区,转交给慰问对象。
社区舞蹈队队长张志强,平日里义务教社区群众跳舞,她也是这次社区送温暖活动的慰问对象。张志强说,自己热爱跳舞,教大家跳也从不计回报,但是社区能在春节来临之际想到自己,让她感到很温暖。
省吃俭用攒积蓄
希望用在有价值的地方
“慈善永远在路上”,王友伦说,他当过农民,做过生意,有了一些积蓄后就开始想回报社会,到目前为止,他坚持慈善事业38年,从未间断。
上个世纪80年代,王友伦开始经商,在古蔺一个小镇上做烟酒批发生意。有积蓄后,他开始行善举,捐资修路、修学校,资助贫困学生、贫困群众。1990年,他一次性拿出几十万元用于修缮村小,改善偏远山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近几年,王友伦从古蔺搬到泸州城区定居后,将帮扶的重心转移到了江阳区部分街镇和社区。
王老说,捐赠的这些钱全是他和老伴做生意一分一分攒下来的。目前,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不足3000元,老伴还是残疾人。生活也相对简朴,住的是一套七八十平米的二手房。用于慈善事业的钱,全部是家里以前的积蓄。他和老伴把这些钱攒下来,就是希望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对于他和老伴的举动,子女们也非常支持。
南苑社区党委书记李丹说,王友伦是一位年过七旬的社区老党员,在社区活动中传播正能量,热心公益,具有奉献精神,值得社区年轻人学习。他的事迹在社区传开后,在居民中引起较好反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卿泉吴娟)冬日暖阳照耀蔺州大地。昨(5)日,由15首歌曲串烧、古蔺县老中青三代400多人共同演绎的《金狗闹新春》,在古蔺县新体育中心郊野运动场唱响,拉开了“2018春醉蔺州泸州市农民新春大联欢...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