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在林间喂鸡。
□朱茂特约通讯员 张涛 文/图
“我们有4000只精养土鸡卖不出去,亏损严重,帮帮我们吧。”12月22日,古蔺县马蹄乡羊嘶岩村土鸡养殖户康桂丹拨打本报热线求助。
随后笔者来到康桂丹的养殖基地,看到基地里六七个月大的两批土鸡好几千只,已经可以出栏却因无人问津而继续养殖,每天几百斤玉米的饲料费用让康桂丹一家发愁不已。
真着急——
“再养上4个月,我一定破产!”
今年10月底,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走进古蔺,3名“养鸡达人”登上央视舞台。当时,康桂丹依靠中药养殖特色,成为3位“成功代表”之一。
“使用科学配方发展中药养鸡,不仅能够提高鸡的免疫力,而且使生产出来的土鸡产品肉质更鲜美、营养更丰富。”康桂丹介绍说,她养殖的土鸡之所以能够代表古蔺县登上央视舞台,除中药养殖外,还有山林开放式养殖、全粮食育肥等优势特色。
然而在登上央视舞台几个月之后,康桂丹却面临即将破产的境地。当下,养殖基地两批土鸡共计4000只,亟待销售却无人问津。
精品土鸡为何遭遇销售困境?康桂丹的丈夫杨志军告诉笔者,精养导致养殖成本过高,造成在销售中他们打不赢“价格战”。“当前在本地市场上流通的外省鸡种,由于采用饲料圈养的养殖方式,3个月便可出栏,市场价只在30元/公斤左右。”杨志军说,他们养殖的土鸡由于全程使用玉米、麦麸等粮食在山林间放养,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如今在滞销的困境下无奈保本销售,价格必须控制在44元/公斤-50元/公斤。
“我们也想过办法,拿着自家养殖的土鸡跑到古蔺县城各家麻辣鸡生产商进行免费品尝,但最后都失望而归,他们不愿意出这个价钱。”杨志军显得很无奈。
笔者了解到,当前杨志军夫妇喂养4000只土鸡每天需450斤玉米,每斤玉米包含运输费用价格为1.42元,因此每天就需要支出640元购买粮食喂鸡,每月共计需2万元。
“如果销售不出去,这批滞销土鸡将只吃不长,再养上4个月,我们全家就面临破产。”杨志军语气急切,并翻开账本,展示账单,“向张某某借2万元,向杨某某借3万元……”
求帮忙——
“我们脚踏实地养土鸡,希望有人帮一把。”
回忆起四年养殖史,杨志军、康桂丹夫妇感慨万分,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坚持特色土鸡养殖,永不言弃,即使当下面临困境。
马蹄乡羊嘶岩是边远的苗族聚居村寨,由于基础设施差、思想文化落后,这里的苗族同胞生产生活相对困难。“只有行动起来,苗寨才有希望!”2011年,杨志军、康桂丹夫妇养殖了1000只土鸡。不巧的是,常年缺水的苗寨当年又遭遇大旱,亏损了8万元。
2012年,夫妇俩又东拼西凑,筹集了几万元购买了1500只鸡苗。正当它们长势喜人、将要丰收时,一场大雨淹没鸡舍,损失了500只土鸡,他们又亏了,家里的生活也变得捉襟见肘。
“有人说,我们养不好土鸡。我说,我要坚持15年。”2013年,随着养殖经验的不断积累加上县畜牧局的技术指导,夫妇俩在当年鸡肉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实现“保本”,这点“突破”坚定了他们搞好本地土鸡养殖的信心和决心。
可是到了2014年,由于没有销售渠道,杨志军、康桂丹夫妇坚持了多年的 “土鸡丰收梦”,依旧不能实现。
面对濒临破产的困境,杨志军告诉笔者,自己已经连续数日夜不能寐。“实在不行,只能将自家住房抵押出去……”说到这里,这位几经挫折也不言败的男人眼眶一红,流下泪来。
杨志军说,为了收回资金,现在接受全场土鸡保本销售,无论是批量购买还是单个销售,泸州市范围内都可以进行送货。
土鸡滞销的消息通过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古蔺一些商家的关注,目前正就价格问题进行商谈。同时也有一些商家、餐馆和个人前去购买,到12月29日已经卖出600只土鸡。得知此事后,当地畜牧局也在主动介入,为其寻找销路。
●采访手记
在采访康桂丹、杨志军夫妇的过程中,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不言放弃的精神;是他们不愿安于现状的冲劲;是他们想要改变家乡而不懈努力的韧劲;是他们崇尚勤劳、致力实干的品质。
13982754119,是他们的联系电话,有购买意愿的朋友可直接与其联系,帮助这两位勤劳坚韧的古蔺人,渡过难关,实现梦想。
新闻推荐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5月14日,省妇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网信办,通过本报向全省揭晓60户2015年度四川省“最美家庭”。60户四川省“最美家庭”中,涌现了数十户来自农村的“最美家庭...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