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明娟
走入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两栋崭新、规模宏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走进棚里,是整齐划一的田垄和各种农作物绘就的一幅脱贫致富的美好画卷。这是记者近日在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郭坝村顺风合作社智能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看到的情景。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2018年前还是几亩撂荒地。“由于种植技术水平和投入产出比很低,很不划算,土地就都撂荒了。”村民说,带来改变的是村带贫合作社负责人马元元。
2017年,得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派驻帮扶工作队后,马元元第一时间找到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郭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王亮,把自己想流转撂荒地、建大棚搞种植但没有资金的问题反映给了王亮。
得知这个情况后,王亮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勘察,并和有蔬菜大棚种植经验的农技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在得到此地适宜开展大棚种植的确切信息后,他及时进行了专项汇报,得到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两座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项目在2018年内得到立项和批复。“公司在郭坝村注入帮扶资金60余万元,建设蔬菜大棚,引导致富能人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王亮说。
资金到位后,项目立刻启动,联系厂商、催促供货、打井引水……建设在荒地上的两座蔬菜大棚终于赶在今年春耕之前完成了。目前,已经栽种了西瓜、辣椒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面积达到7亩,5位贫困村民在种植基地实现就业。
相比露天耕地,大棚里的蔬菜长势要好很多。“看这情况,今年丰收是不成问题,合作社的收入肯定不错,给贫困户的分红也一定能得到保障。”马元元信心满满地说。
下一步,马元元计划再聘用一些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引入吊瓜、草莓、猕猴桃等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多方面增加合作社和贫困户的收入。
“在贫困村寻找致富能人投资建蔬菜大棚,不仅解决了当地贫困村民无处打工的问题,还改变了村民种植观念,彻底改变了全村的面貌。”西和县大桥镇党委书记王瑞广说。
“按照近几年市场情况测算,每年两座蔬菜大棚除去成本后,收益预计可以达到20余万元,3至4年后就可以实现完全盈利。”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李明东认为,给帮扶村投资,只有长效和短效结合,才能实现良性运营,提高贫困村抗风险能力。
新闻推荐
赵逵夫甘肃省陇南、天水一带从古就有的七天八夜的乞巧节,在西和县、礼县漾水河、西汉水流域一直保留至今。近代以前陇东的...
西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