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出生地探究■
参加伏羲文化研究讨论的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伏羲生于甘肃成纪,即现在的天水。主要根据有三:其一,记载伏羲生于成纪的古代文献较多,主要有战国魏墓中发掘的《竹书纪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精编廿六史》、隋代《伏生墓志铭》、唐代司马贞的《三皇本纪》、李白的《戏赠郑漂阳》、北宋欧阳忞的《舆地广记》、南宋罗泌的《路史后记》、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李贽的《史纲评要》、清代吴秉权的《纲鉴易知录》、清代马骕的《绎史》、北宋李昉等人的《太平御览》以及《续汉书·郡国志》等。史籍《遁甲开山图》一书中虽然写道:“仇夷山(在甘肃省西和县境内,过去长期归天水管辖,现在归陇南市管辖),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但又在另一处写道:“伏羲生于成纪,徙陈仓”;其二,有许多文物遗迹证明伏羲出生在成纪,诸如:天水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庙,有伏羲始画八卦图的卦台山,有和伏羲所处时间、地点相一致的大地湾原始遗址,有传说伏羲出生的“伏羲崖”“伏羲洞”“风台嘴”,有和伏羲同姓的许多人家等;其三,有许多民俗习惯也是伏羲出生在天水的见证,例如:有学者考证,葫芦就是伏羲之意,而天水不但有伏羲生活过的葫芦河,而且许多农民有种葫芦的生产风俗习惯;有文献记载伏羲发明做绳结网来狩猎捕鱼,而天水百姓一直有纺织做绳的生产风俗习惯;文献记载伏羲发明人工取火,而天水许多地方还保存有打火石点烟烧灶火的习惯;天水民间从古至今有模仿伏羲八卦图编造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风俗,做的八卦鸡罩、八卦灶台实用美观、别具一格,这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天水许多人用的生活用品上都有反映伏羲形象的风俗,许多古民居的门上、壁上都有纪念伏羲的八卦螭龙花蕊等图案;伏羲是彩陶的发明者,而天水秦安等地一直有捏制陶器的生产风俗,这和麦积山石窟的雕塑艺术有很大关系;天水还有写伏羲对联、唱伏羲歌谣的习俗;民间流传有伏羲、女娲及其子女的许多生动故事等。江泽民视察天水时曾题词“羲皇故里”。
也有史书记载,伏羲出生在成纪以外的地方。例如:《太平御览》中的《诗纬·含神雾》上写道:“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雷泽在什么地方,顾吉辰、吕锡生执编的《中国太湖史》中认为,伏羲就出生在太湖流域,世为东方之帝;又如,有人根据《山海经》上说的“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推断伏羲是巴人祖先。
■“成纪”因何而得名■
成纪的得名和伏羲的诞生有关,这是学者们经过详细考证得出的一个结论。据考证,成纪是中国西北部古时候范围较大的地域,东起陇山渭河,西抵渭水源头,北达庄浪、静宁的水洛河、葫芦河流域,南境可至西汉水北崖仇池一带,包括嘉陵江北的鸑鷟山。古成纪有过三次大的变动,可以分别叫汉置成纪、北周成纪、北宋成纪。首先有成纪的得名,古时候把十二年定为一纪,《尚书·毕命》有“十二年曰纪”的记载,《大宋重修广韵》载:“纪,十二年曰纪。”伏羲母华胥氏因为怀伏羲十二年得了人文始祖伏羲,所以秦汉时期把伏羲出生的地方叫成纪,“成纪者,成一纪之元也”。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写道:“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宋代罗泌在《路史》中写道:“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尚暨叔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生子仇夷,长于起城。”秦汉设置成纪在当时文献上有反映:《汉兴以来将相年表》中写道:“文帝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写道:“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当时成纪被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列为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使得成纪地方因纪念伏羲人文初祖而正式得名。西汉下直至魏晋,成纪仍属天水郡(东汉属汉阳郡,由天水郡改),相沿如故。东晋十六国时期,军阀分裂割据,郡县变动无常,成纪地位一度下降,至北魏,终被废止;北周时又设置成纪县,周闵帝元年,隋开国者杨坚被封为成纪县公,隋朝建立后罢略阳郡,成纪复归秦州辖,是在显亲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可以称“显亲成纪”;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秦州治所由成纪再迁上邽镇(今天水市城区),成纪县依旧在原治所。太平兴国初年,成纪县治所三迁至上邽镇倚秦州附部,可称“秦州成纪”。
■伏羲被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远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40万年前的北京人,近到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其生存时代都曾创造过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都曾一度消失了数千年,他们与后来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失去了血缘或文化上直接无间断的传承关系。如果不是考古发掘,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就会永远湮没无闻,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没有将上述古人看成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直系远祖。只有伏羲氏部族,与后世历代中华文明保持了基本清晰的血缘和文化上的联系,其所创造的文化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的最古老文化,被无间断地保留并继承下来。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古籍中叙述远古人物事迹时,常将太昊伏羲氏列为古今一切人物之首。古籍中说炎帝是“代伏羲氏治天下”,黄帝是“代神农氏治天下”,唯独伏羲氏“以木德继天而王”。伏羲继承的是天,在他之前更没有王天下者了。所以说,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天水人称伏羲为“人宗爷”■
“人宗爷”是天水人对伏羲这位老祖先的称呼。这个称呼既通俗,又亲切,又准确。这个称呼是原生态的,是一代又一代天水人口耳相传的习俗。伏羲在许多地方被称为“人祖”,而天水人偏偏称其为“人宗爷”。“祖”和“宗”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老祖宗的意思。在天水地域,不论佛、道各个系统的神仙人物,人们都统称为“爷”,伏羲当然就是“人宗爷”了。中国人,即包括五十六个民族在内的全部中国人。也就是说,伏羲是中国人的老祖宗。而一个“爷”字,既亲切,又通俗,把伏羲完全作为至亲的人来对待,并没有当神来对待,其中包含着对伏羲至纯至亲的朴素情感。
■何谓伏羲时代■
在历史时期的界限上,伏羲“以佃以渔”,即伏羲时代是狩猎时代。但这个狩猎时代距今有多少年?其中又经历了多少代?我们通过对历史的研究,还是可以知道大概。
炎帝“教民艺五谷”,开辟了中国的原始农业时代。炎帝是“代伏羲氏治天下”,可知炎帝之前即是伏羲时代的后期,或者说是结束。那么,从伏羲圣人出现到炎帝“代伏羲氏治天下”的这么一个漫长的时期,我们便可称为伏羲时代。这个时代究竟有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伏羲?根据《帝王世纪》《汉书·古今人物表》《遁甲开山图》《金镂子》《三皇本纪》《通鉴外记》《路史》等众多的古籍记载,伏羲之后是女娲,女娲之后有十五代,都是伏羲之后,是各个时期相继的代表首领人物。各种古籍记载的伏羲、女娲之后的十五代名目虽小有差异,但基本相同,大体为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这十五代部落酋长,皆袭伏羲名号,也就等于说伏羲第一、第二、第三等等了。比如大庭氏,他的全称应该是“伏羲风大庭氏”,柏皇氏全称应该是“伏羲风柏皇氏”。至于说整个伏羲时代经历了多少年,古籍上虽说“凡一千二百六十年”,但这个数字靠不住,可能比这个时间短,也可能比这个时间长。所谓伏羲时代,就是一代一代的伏羲,他们都称伏羲之号,是一个部族的称号。伏羲时代很漫长,伏羲部落最早生活在天水地域,后来从天水地域向四方迁徙,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生活的足迹。
■伏羲氏的发明创造■
伏羲氏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今人依据史书记载,将其发明创造归纳为15个方面的功德:一是象天法地以创画八卦;二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三是正姓氏以别血缘;四是制嫁娶以定婚姻;五是以龙纪官分理海内;六是结网罟以兴渔猎;七是养牺牲以充庖厨;八是钻木取火而教民熟食;九是尝百药以制九针;十是作甲历以定四时;十一是制琴瑟而作乐曲;十二是建屋庐而教民定居;十三是治田畴以繁滋草木;十四是造干戈以饰武功;十五是立占筮之法。
■文献中伏羲氏的迁徙■
梳理各种古文献,知伏羲氏的活动地域主要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渭水上游的天水一带(即文献上说的古成纪)正是伏羲氏及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有距今8000余年的大地湾古文化遗迹可印证。
伏羲部族在发展壮大之后,一支沿渭水向东迁徙,不断融合其他部族,势力渗透到黄河中下游一带,另一支沿西汉水向南迁徙,势力达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遁甲开山图》有“伏羲生成纪,徙陈仓”之说,陈仓即今陕西宝鸡,反映的就是伏羲部族东迁的史实,正是由于伏羲部族的东迁和南迁,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都留有众多的羲皇遗迹,著名的如陕西临潼的人祖庙、山西洪洞的伏羲庙、河南淮阳的伏羲庙等,有了众多的遗迹,就有了争为“羲皇故里”的现象。其实天水的伏羲遗迹和其他各地的伏羲遗迹是源和流的关系,各地伏羲遗迹和传说的存在和“天水是羲皇故里”的结论并不矛盾。
■研究伏羲文化
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信仰的现实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全球华人的文化信仰,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撑。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推出新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现代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对以伏羲文化为本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解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产力,发展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满足世界的文化需求,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是伏羲文化研究者共同的历史责任。
文化问题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大的最根本的问题。文化的强大不仅能够增加精神实力,更能促进经济实力的发展。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吐故纳新。伏羲文化不间断地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足迹,已经滋润后世8000多年了。伏羲文化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但是,如果文化的各个层级之间出现断裂的话,就会造成社会的断裂。世界四大文明中的三个都断裂了、湮没了。只有中华文明,从伏羲时代至今已经传承了8000多年。今天,如果我们的文化不去主动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文化信仰,构建和谐世界的需求,必将导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危机。
天人合一,就是伏羲和他的先天易,对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文化信仰最早、最深刻的阐释。
(摘自《伏羲文化70问》)
编者按
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和创世英雄。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远古文明,为中华各族儿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作为中华民族起源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体”的核心文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本源。挖掘、开发、研究、宣传伏羲文化,弘扬伏羲的创造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88年6月26日,天水市举办第一届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至今,已成功举办29届。2006年,随着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成为天水儿女乃至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文化盛宴,同时也成为天水及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2019(己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开幕在即,本版特选登《伏羲文化70问》部分内容,以便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伏羲文化。
西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