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文县新闻 > 正文

杨鸣键: 从陇南走出去的音乐家

来源:陇南日报 2017-06-18 04:02   https://www.yybnet.net/
杨鸣键在文县进行玉垒花灯戏考察今年76岁的杨鸣键被誉为“乐坛多面手”,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考官、研究员,省文化馆原副馆长,知名作曲家。自走上音乐创作道路50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甘肃乃至全国的音乐舞台上。第一次见到杨鸣键是在今年的2月份,当时为了研究玉垒花灯戏,他深入文县玉垒乡李家坪村、余家村、玉垒坪村、冉家村、黄路村等地,观看了当地村民表演,每到一个村,他都会到后台与乐手和花灯戏演员进行交流。5月19日,在首届陇南高山戏研讨会上,记者再一次走近他与他的音乐世界。文/本报记者罗艳图/本报记者张红霞音乐生根期杨鸣键出生在武都区城关镇,他的父亲是中学语文教师,空闲时间常常吹箫,委婉优美的箫声,滋润了他幼小的心灵。六岁上学,音乐课带来的快乐,使杨鸣键开始学习乐器。中学时,他已成为学校乐队主要成员。上小学时,杨鸣键的两位音乐老师对他的影响深远。一位是高山戏发现者之一的崔敏勤老师,杨鸣键的二胡演奏就是崔敏勤老师启蒙的。崔老师调走后,杨鸣键又向党志中老师学习了手风琴演奏。1953年,杨鸣键考到甘肃省立武都中学,中学乐器比较多,他有机会学习小提琴、竹笛、三弦、小阮、脚踏风琴等。上高中时,他已开始尝试作曲。当时,武都中学文艺宣传队经常为专区、县大型会议等演出,或出外慰问演出,杨鸣键是全部节目的主要伴奏者之一。每年春节,他都参加社火乐队,也承担快板等演出,大量的演出活动和负责给大家教唱俄语歌曲的音乐实践,提高了他的音乐修养,锻炼了他的音乐技能。音乐长茎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杨鸣键的音乐创作初级阶段,以秦腔为主,兼有眉户、高山戏、陇剧和玉垒花灯戏。1959年高考,杨鸣键考入甘肃农业大学。但是对音乐的喜爱,使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毅然踏入了音乐之门,走进了当时的武都地区秦剧团。在团里他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又掌握好几种乐器,在担任二胡、板胡演奏的同时,作曲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1961年3月,杨鸣键在定西专区秦剧团乐队工作时,赶上新排一出大型秦腔历史剧,其中要为一首合唱台词作曲。曲子写好后,经过验收,一举通过,付诸排练和演出,这次作品成为他一生立于舞台的音乐处女作。同年7月,他被调回家乡剧团,第二年,担任武都专区五一秦腔剧团“头把板胡”(乐队首席)。这一时期,他经常随着剧团下乡演出,有机会接触到当地的民歌手。他晚上演出,白天整理收集民歌歌词、曲谱。在陇南20多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这些也成了他创作出一首首好歌的源泉。起初,秦腔剧的序曲、间奏、合唱等由杨鸣键写作,唱腔则由他和富有演出实践经验的老司鼓合作完成。剧目,除参加全省调演的个别新创作现代小戏外,其他秦腔剧目皆为大型古典剧和大型现代剧,如:古典剧《恩仇记》《鸳鸯谱》等,现代剧《夺印》《三世仇》《芦荡火种》等。眉户剧的音乐创作由剧团书记挑头,杨鸣键执笔。主要是新创作的现代戏,如大型现代剧《白龙江风波》《青山碧波》(参加1964年甘肃省现代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和小型现代剧《五个鸡蛋》(参加1965年西北五省、区文艺会演)等。他先后为40多出秦腔、陇剧、眉户、高山戏、文县花灯戏作曲、配器,整理了陇南地方剧种“高山戏”和文县“花灯戏”的全部唱腔、曲牌;并为甘肃省特有的保安族、撒拉族、裕固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音乐撰写了大量专论,为多种辞书撰写了民族音乐辞条;在《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音乐专论。音乐开花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杨鸣键的音乐创作成长阶段,以高山剧为主。1972年4月初,武都地区代表队到兰州参加调演,参加调演的剧目是由杨鸣键、马延恒、张治平作曲的高山戏《一把麦穗》,杨鸣键作曲的《银水桥》,杨鸣键、张治平和王界录作曲陇剧《送籽种》。经过审查,全部通过,于5月参加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而举办的“甘肃省文艺会演”。1973年,武都“安华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立,排演了高山戏《一担粪桶》《并肩前进》《为革命节根》和陇剧《喜临门》,全部由杨鸣键作曲,郝玉英主演,为高山戏的进一步流传作出了贡献。1974年9月,修改本高山戏《挡车》参加全省文艺调演,与省陇剧团、酒泉地区代表队同台演出,并到五泉山公园、兰州通用机器厂、省委党校等单位演出,在更广泛的领域传播了高山戏。这年,杨鸣键还为秦腔现代剧《领路》作曲,为样板戏移植的大型秦腔剧《平原作战》配器。1975年4月,甘肃省小戏代表队赴京参加声势浩大的全国文艺调演,武都地区文工团(1968年地区革委会成立后将五一秦腔剧团和武都专区文工队合并后的称谓)排演的高山戏《开锁记》(杨鸣键、马延恒作曲),甘肃省陇剧团的陇剧《牧场英姿》和平凉地区话剧团的《毕业新歌》共同组台,赴京演出。1977年,杨鸣键曾经想做的一件事———高山戏研究,也开始行动,付诸实践了。一方面,杨鸣键为大型秦腔历史剧《小刀会》和《逼上梁山》作曲,另一方面他加班加点,编写出《高山戏》专集。1978年2月下旬,武都城已经柳树吐翠,桃花初绽。可是米仓山却依然白雪皑皑,闪着银光。杨鸣键对当时进村调研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我和胡猛醒从米仓山下车,步行二十公里,到了公社,径直去找尹维新。他向公社领导讲明情况,便领他们去上尹家,受到尹维新全家热情接待,大家一起谈论高山戏,我们收获很大,解决了不少想要调查的问题。”此后,尹维新又找到张家湾的老艺人张义发,杨鸣键完整地记录了这位比他年长26岁的老艺人所唱的古典高山戏《钉缸》唱段。回城后,向地区文教局主管文化的副局长王国基汇报,王国基决定调武都鱼龙公社高山戏《马成宪讨妻》全体演出人员进城,为三月下旬召开的“武都地区创作会议”献演。1979年,杨鸣键为参加“甘肃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的高山戏《请婆婆》作曲,获二等奖。之后,他又与张喜生合作,为大型秦腔历史剧《屠夫状元》作曲。音乐结果期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是杨鸣键的音乐创作成熟阶段。1982年,杨鸣键调到了省群艺馆,投入到了省文化厅、省民委、省音协等组织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的编辑工作,这一干便是10年。他认为,越是偏僻、封闭的地方,越是埋藏着好的民歌,因此常常出现他提着录音机漫山遍野找歌手的情景。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正式出版后,文化部、国家民委等给予此书高度评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艺术集成编纂工作先进个人,荣获一等奖。在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也连连获奖,包括4项国家政府奖群星奖、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少儿专场手风琴合奏作曲金奖等。1991年,杨鸣键走上了省群艺馆副馆长的岗位,组织、指导省上群众文化艺术比赛、对群众文艺爱好者进行辅导则成了他的主要工作,期间,他还下乡采风,发表了十余篇有关音乐理论的论文,负责筹办了第一、第二届“甘肃少儿器乐比赛”等大型活动。1996年,在文化部和中国音协举办的“全国文化长廊之歌”征歌评比中,他不仅积极从事组织工作,还担任作曲工作。甘肃省在此次评比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2个;他本人作曲的《绿色的月亮》荣获二等奖,为甘肃省的音乐作品走向全国作出了贡献。2001年,杨鸣键退休。2002年,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高山戏《苏武归汉》获一等奖,他获作曲一等奖,《锦屏山下》他获作曲二等奖,《县长吃面》他获作曲三等奖。同年,杨鸣键又荣获省政府颁发的“2000年度甘肃省文化艺术人才”银飞天奖。2003年,甘肃特色文化大省宣传周暨全省小戏小品调演中,秦安小曲戏《莺莺拷红》获一等奖,杨鸣键获作曲一等奖,《村官浪漫曲》杨鸣键获作曲获二等奖。2007年9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他所著《东乡族音乐史》和《保安族音乐史》发表于第一卷中。至今,杨鸣键仍在继续从事少儿器乐、高考作曲和考研等音乐教学工作。他的学生分别考入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和综合大学音乐系,有的在国外读研,有的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有的成为剧团团长,分布在各地,都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面对未来,我将老心不衰,继续努力,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奉献终生。”杨鸣键笑着说。

新闻推荐

甘肃陇南:传统村寨旅游火 古老藏乡摘穷帽

李双全开办的农家乐旺季时一天可以接待300人以上。夜幕降临,白马河迎来狂欢时刻,不少游客聚集在草河坝村的广场上跳火圈舞。文/图央广网记者王妍“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

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三夏”进行时2017-06-03 12:22
评论:(杨鸣键: 从陇南走出去的音乐家)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