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文县新闻 > 正文

聚焦陇上江南 助力脱贫攻坚 —“中央媒体走进陇南”走基层集体采访活动侧记

来源:陇南日报 2017-06-08 04:0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韩县银陈晓旭沥沥细雨阻不断前进的脚步,丝丝凉意挡不住采访的热情。5月31日至6月6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8家主流新闻媒体工作者共同组成的采访团深入陇南市,就脱贫攻坚举措成效等相关工作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从文县到武都,从康县到成县……短短一个礼拜的时间,采访团走过了7个县区、近20个乡镇、20余村,先后深入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农户家中,紧紧围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片区扶贫等工作,采访收集素材,聚焦发力,创作出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陇南脱贫攻坚风貌的优秀新闻作品。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了陇南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将努力传播陇南***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反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当地脱贫攻坚进程。【电子商务:为陇南扶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文县中庙镇木家坝村电商扶贫服务点是采访团来陇南市采访的第一站。在这里,采访团成员不仅听取了电商发展相关情况的介绍,还详细采访了身残志坚的服务点负责人———任波。据了解,依托木家坝村交通便利、网络全覆盖、资源优越等优势,2014年,残疾人青年任波紧抓电商扶贫机遇,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注册成立仁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了电商扶贫服务点。三年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开办网店4家,全面将***与电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网店目前销售情况如何”“平常是如何运营维护的”“网店帮助村民销售哪些农产品”“还存在着哪些困难”……围绕任波的电商工作,采访团成员们展开了细致深入的采访。任波介绍道,他的网店主要帮助村民销售优质的有机茶叶、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截至目前,网络销售2000余单,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50多万元。同时,为贫困户提供代购代销、信息服务等,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任波仅是陇南市电子商务大军的其中一员。近年来,陇南把电子商务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闯出了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已在陇南大地成燎原之势。一边走一边看,采访团还先后来到了文县电商中心、文县桥头镇仁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成县鸡峰镇长沟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徽县伏家镇中坝村春上垅供货平台,礼县远亮果蔬有限公司等采访点,就陇南在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做法和成效进一步深入采访。五十多岁的村支书台自立,曾经的大学生村官张璇,农村创业青年刘亚飞、郇波,年过半百的果农张加成……采访中,采访团成员深深地被这些电商发展的典型故事吸引。“在陇南,农村电商服务点、农村淘宝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批进城青年抓住了返乡创业的良机,纷纷化身‘电商专干\’‘淘宝合伙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了乡民对互联网的认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采访期间,我见到了许多具有新思路、新魄力的职业新农民。他们是引领农村变革的‘领头羊\’。”《农民日报》记者孟德才感叹道。《中国青年报》记者田文生说:“虽然第一次来陇南,但通过几天的实地采访,对陇南的扶贫工作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电商的发展。电子商务把陇南深山里面的农特产品和山外的消费需求对接起来,切实解决了信息不畅的问题,陇南的电商工作做得非常细、非常实,很好地把陇南当地的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结合了起来,有效助推了陇南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乡村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陇南的金山银山】走进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只见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林翠竹,曲径通幽。特别是伴着蒙蒙细雨,临近的山间薄雾缭绕,更让美丽的花桥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旖旎之色。采访团成员们表示,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自己正处于甘肃陇南的深山之中。花桥村是陇南市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年来,在“433”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花桥村立足村情,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联动”的乡村旅游“花桥模式”。“2016年,花桥村共接待游客37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840多万元,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社建档立卡贫困户460户增收,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的效果。”康县长坝镇党委书记杨寿松向采访团成员介绍道。在村民杨明霞自己开办的农家乐中,采访团成员们一边与杨明霞交谈,一边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自从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不仅我们大家的收入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村民们致富增收的干劲也更加足了。”杨明霞说,2016年,她家的农家乐收入达10万元以上。据了解,近年来,陇南市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了“百村千户万床”工程,在基础条件、旅游资源较好的125个村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15年全市率先打造了9个示范村(每县一个),通过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农民就业率,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旅游脱贫之路。今年1至4月份,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4.63万人,乡村旅游收入3.3亿元。“短短几天时间,就彻底颠覆了我对甘肃的原有印象,了解到甘肃除了有‘大漠黄沙\’的壮美风光外,还有‘陇上江南\’这样的秀美风景。”《中国旅游报》记者冯豪博说道。冯豪博说,陇南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得益于陇南独具特色的“青山绿水”,还得益于陇南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完美实践。“‘全域旅游\’和‘旅游+’理念也在这片热土上牢牢扎根,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亮点纷呈……旅游产业作为陇南市***的重要手段已凸显成效。\‘旅游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现已成为陇南地区的真实写照。”冯豪博表示,自己也将发挥旅游行业主流媒体工作者的作用,立足实际,做好报道,为让更多人发现陇南的美、感受陇南当地历史悠久的风土人情与独具韵味的旖旎自然风光尽一份绵薄之力。采访中,采访团一行还先后调研采访了文县铁楼乡石门沟村、草河坝村、康县茶马康城、城关镇凤凰谷村、王坝镇大水沟村、何家庄村、岸门口镇朱家沟村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金融贷款:唤醒陇南农村沉睡的资产】资金是经济的发展命脉,而金融业亦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陇南市在金融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坚持“金”“融”并重,以构建“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为核心,以***专项贷款发放为发力点,以完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为保障,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全市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撑基础进一步夯实。截至目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38.1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75.5%。采访中,围绕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徽县大河店镇文池村、西和县何坝镇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站、西和县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中心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在西和县何坝镇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站暨西和县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采访团成员们详细听取了相关情况的介绍,并就一些具体问题采访了合作社负责人郭大权。据了解,何坝镇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站是一家集“农村产权确权及颁证”“农村产权抵押及风险化解”“农村产权交易”三大功能于一身的乡镇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该平台自搭建以来,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累计发放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11笔5233万元。“平台的运行,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农民的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等由‘死资产\’变为了‘活资本\’。”郭大权说道。作为第一批抵押土地经营承包权贷款的人,郭大权说,在没有实施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之前,这些土地是“沉睡”的资源,做不了抵押物。每年合作社需要钱,只能通过“五户联保”的方式救急,最多也只能贷几十万,而如今他却通过何坝镇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站,以流转土地经营权为抵押,轻松贷到了350万元,有效保障了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边走边看,边听边记。不知不觉间,一个礼拜的时间转瞬即逝。一路走来,采访团成员还调研采访了陇南油橄榄等产业发展和片区扶贫工作情况,参观了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忙碌的行程中,他们尽可能多地用笔和镜头全面记录行进的历程。“陇南的脱贫攻坚成果是丰硕的,它不只是体现在喜人的数字和已经改善了的村容村貌上,它更体现在陇南人的脸上。采访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曾经贫困但现在已经脱贫的人脸上洋溢的快乐,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尚未脱贫、但仍在为脱贫不断奋斗的人,他们脸上透露出的坚韧和自信,我想这是最宝贵的东西。”《光明日报》记者彭景晖不禁感叹道。“这次活动从各个方面看都是非常成功的。”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中国记协国内部综合处副处长贾贺对此次采访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陇南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精心安排采访路线,并为记者们的食宿、出行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采访活动顺利开展。各中央媒体的记者们进深山,冒大雨,走基层,访百姓,也展现出了过硬的职业作风,受到各地干部群众的欢迎和肯定。同时记者们发出的一篇篇报道,从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陇南市***的各项举措和成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贾贺表示,中国记协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与新闻界的桥梁纽带,今后会通过组织更多的此类活动,搭建宣传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也祝愿陇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陇南至九寨沟路段 发生山体滑坡

(首席记者金奉乾通讯员李玉珍)4月6日上午6时许,甘肃陇南文县通往四川九寨沟的X484线东青路K12+910-K12+960段发生山体滑坡,约780余立方米砂土从路边滑落,将公路路面全部覆盖,造成公路短时中断,过往车辆...

文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三夏”进行时2017-06-03 12:22
猜你喜欢:
评论:(聚焦陇上江南 助力脱贫攻坚 —“中央媒体走进陇南”走基层集体采访活动侧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