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唯有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才能掌握主动权。众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依靠科学。陇南作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依靠大数据,利用信息化等“技防”优势,不断提升防汛抗洪的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及时救灾。
本报记者靳淑敏
“这是10分钟前的白龙江水量情况!”
“近两天,陇南天气多为晴天……”
随后,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发出《关于利用有利天气抓紧做好当前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
这已经是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连续24小时“值守”的第十二天。
何时发布预警信息,哪里有隐患急需撤离,对被困群众如何施救……
所有答案,都在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的“智慧大脑”中。
而其内核是陇南用大数据重新定义新时代的防汛抗洪“战术”。全面监测预警,综合分析研判,统筹调度指挥抗洪救灾,为全市群众“智”牢防灾减灾安全网。
(一)数据汇聚,“系统”升级,让抗洪更科学。
走进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气象、水量、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各类的监测图,两三分钟刷新一次,工作人员汇总、分析、上报,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行动依据。
半个月来,雨一直在下,8月14日15时,陇南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在市大数据政务中心设立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
指挥部设在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并不是偶然,而是缘于其强大功能。
近年来,陇南紧随“互联网+”发展大势,深入贯彻“数字中国”战略,将大数据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强数据统筹,推动数据共享,扩大数据开放,实现数据赋能,建成了以应用分析为目的大数据政务中心。
陇南大数据政务中心接入公安、消防、安监等20多家单位专线网络,实现各单位业务数据调取、对比、分析、研判,具备全市大数据统筹规划、数据汇集、分析挖掘、共享交换、专题应用、应急指挥、汇报展示、公共服务八大功能。
“在这次暴洪泥石流灾害中,大数据中心的‘1+8’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实现了基于数据、科学准确研判,多方协同、高效联动作战。”陇南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治介绍说,“1”就是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而“8”则是应急综合配套体系,包括了气象专线、视频监控、现场连线、高清地图、部署落实、应急电话、无人机航拍、现场会商等功能。
大数据平台到底如何发挥作用?
“通过气象的实时监测数据,做好未来天气变化的研判。通过视频监控数据,了解各县区河流水位等防洪情况。通过陇南高清地图数据,研究地形地貌、河流及道路位置,为群众的救援、转移、疏散提供准确决策。通过钉钉、微信、电话等平台,与基层一线人员随时联系,了解现场的准确信息。用部署落实平台,将预警信息、紧急通知、指挥部决策信息在半小时内传达到全市所有村社。”张治说,形成信息汇总,由现场30多个部门领导第一时间进行会商,形成联动调度机制。
大数据正在让陇南灾害预警、抗洪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据统计,8月以来,陇南通过大数据平台共发布79期灾害预警信息。
在这次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中,这些预警信息提前而至,覆盖整个陇南,让全市7.2万人得以紧急转移安置。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艳)近期,陇南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灾情传来,白银人...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