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建芳张卓宁
撤离
8月14日中午1:30左右,趁着雨过天晴,62岁的尤近社刚走到村民活动广场,准备安装健身器材,就听到有人喊“堰坝塌了!”
这里是武都区马街镇泉家湾村一社,也叫作尤寨子。尤寨子坐落在一处倾斜度约70度左右的半山上,尤近社和43户村民傍山而居。夏日的晚饭后村民们坐在自家院落里纳凉,坡下的河水总会奏出欢快的旋律。
堰坝是为了防止村子整体发生山体滑落而修筑的护坝。“我刚从那里上来没一会儿,怎么会?”尤近社正这样想时,就看到活动广场旁的两棵大白杨树倒了下来。
这时大约是中午1:40。
“老哥,赶紧通知村民撤离。”尤近社接到村支书的电话后赶紧回家,用自家的大喇叭喊话村民:村里要滑坡了,赶紧撤离。
1:50左右,驻村干部和镇长石金平带领镇上干部先后到达尤寨子。
2:20,村子里44户205人无一遗漏地集中在了村口。
就在此时,村民尤海得家和他家屋前的大哥、四弟家的房子随着屋后滑落的泥石流轰的一声倒塌了。尤寨子整体下滑约10公分。
村民们目光紧紧盯着滑落的房屋和村子久久没有说话。
安置
经过商讨,镇长石金平决定把没有其他居住地的22户105人一社村民撤到二社。
2:50左右,镇上的车、当地派出所的车,还有村民的车大概八九辆,陆续把撤出来的村民转移到二社或其他安全住地。
与此同时,石金平和市应急管理局协调,为受灾的群众争取到20顶救援帐篷、30张床和被褥。
整个撤离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个小时,此时是3:50左右。
石金平和市应急管理局电话协调好后带领镇上的两个年轻干部去拉救援帐篷。
下午5:40,帐篷拉回来,干部和群众一起将帐篷和救援物资从车上卸下。
下午6:10,二社村民自发把撤下来的一社村民叫到家里吃饭,奔波了多半天的村民和干部这时才缓了一口气。村民们都庆幸,“撤离得太及时了,如果再迟半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晚上9:00不到,村镇干部和群众一起把拉来的20顶帐篷依次搭在了二社村民活动广场。
凌晨2:00,20顶帐篷整齐地排列在活动广场,一张张床和被褥也整齐地摆进了帐篷。撤出来的村民陆续关灯入睡。
这时天空下起了雨,驻村干部仍然在值班值守,密切监测滑坡隐患……
记者手记
前一时段连续降雨,马街镇委镇政府提前准备,联合村干部入户摸底,以致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撤离群众,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经过12个小时村镇干部的生命救援,尤寨子无一人因灾伤亡,只有3户27间房屋倒塌,4户25间严重受损。
19日,记者在安置点看到,撤离到安置点的群众情绪稳定,他们向记者说:“镇村干部很辛苦。”“感谢党、感谢政府,保护我们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各县(区)减灾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陇南市强降雨过程基本结束,洪水逐渐消退,淤泥大量堆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