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讯(通讯员李腊梅郭勇)近年来,武都区利用中药材投资小、收益大,适于半山及高山地带生长等特点,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策略,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的种植模式,有效拓宽了群众脱贫路。
武都区玉皇乡院子湾村赵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加入玉皇乡的武都区康瑞种植农民合作社以来,通过种植黄芪等中药材,赵兴一家的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我免费领到了黄芪苗子、有机肥等,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有。今年我种了10亩药材,能收入4-5万元。特别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合作社的帮助。”赵兴说。
2015年以来,武都区康瑞种植农民合作社与当地80多户贫困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的中药材,贫困户每户每年人均增收400至1000元。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土地入股分红、优先收购和预订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武都区康瑞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杜桂英说:“2014年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带动玉皇乡12个村200多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通过1688网店销售,目前已带动71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通过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给每户提供有机肥和技术指导等,有效提高中药材质量,扩大销售渠道。”
武都区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积极探索不断扩大可种植药材的种类。武都区金满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次试种,掌握了猪苓种植技术,在猪苓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合作社,主要以种植猪苓为主,今年在种植技术上有所突破,产量很好,有1斤原种长20斤的,最差的长到4-5斤,平均在8斤左右,目前已带动本村10多户群众种植猪苓。今后,我们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富起来。”武都区金满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文说。
近年来,武都区积极引进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培训力度,把抓扶贫、促增收作为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探索和实施“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使中药材种植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新闻推荐
本报武都讯(通讯员王雯)武都区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运作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增加群众收...
陇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