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陇南新闻 > 正文

讲述人廖海洋甘肃省甘谷县人高级经济师诗词家甘肃省楹

来源:兰州晨报 2015-05-16 10:33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人:廖海洋甘肃省甘谷县人高级经济师 诗词家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伏羌县(今甘谷县)高等小学师生留影 陇上翰林王海涵 王海涵的奏对 兰州故事线索微信

儿时一段难忘的记忆,长大后成了他多年追寻的目标。经历多年搜寻,廖海洋终于将一位陇上翰林不为人知的往事,由珠玉而勾连成华章。

翰林是科举时代最为荣耀的一个群体。按照科举制度的章程,科举制度前几名考生,比如状元、榜眼、探花,以及考中进士后,再次考试的优秀者,要选拔进翰林院,或为修撰,或为编修,或为庶吉士。可见,翰林是进士中的优秀者。

在科举时代,陇上走出过多位翰林。比如兰州的刘尔炘,他以主持修建五泉山而闻名陇上,也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也有一些翰林,不为人所知,渐渐地被岁月的尘埃所遮挡,留下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令人怀念。

王海涵就是这样一位翰林。王海涵,甘肃甘谷县人,生于1858年,字镜潭,号南坡。1890年考中进士,1899年王海涵外放陕西高陵知县。在知县任上,办案遇到富豪时,必大肆索贿。然而,他却是贪赃不枉法,虽收礼了,却仍旧以理断案。当地人称“硬赃官”。

出生甘谷的廖海洋,从小就是听着王翰林的名字长大。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陇上翰林的传奇。

穷人的逆袭,进京赶考,他被点选为翰林

“我不办年货,也不会把我留在年这边。”这句甘谷民间俗语,说的正是甘谷清末翰林王海涵。王海涵家中很穷,没钱置办年货,就用自嘲和旷达的口气说出了这句话。一百多年来,每当年前置办年货时,父老乡亲们总不由自主地说起这句话,也是对这位先贤的纪念。

小时候,我弄不明白翰林是啥官职,总觉得王翰林神秘得很。实际上,王翰林家和我们廖家也有些亲戚关系。按辈分算,我爷爷与翰林的儿媳妇为同辈,称其为大嫂。后来,我媳妇又是王翰林的孙子的孙女儿,王翰林相当于是我媳妇的高祖。这个关系就更近了。这些年,我对王翰林的事迹进行了长时间的搜罗整理。到现在,基本上能勾勒出个大概了。

以前,甘谷县城东关街上有一个很气派的院落,人们俗称“王家厅”。这就是王翰林家当年的宅院和祠堂。大门非常气派,砖雕精美,还悬挂着刘尔炘题写的对联,带着厚重的人文气韵。这是个有钱人家啊!怎么说,王翰林还有置办不起年货的时候?

其实,王翰林小时候家境非常贫穷。再加之甘肃连续多年遭灾,民众生活极端困难,王翰林家里连房子都没有。他父亲在通渭榜罗镇做小买卖,母亲在家为富家小姐织裹脚布为生。寒门出英才,他读书非常用功,先到县上宿儒王端明门下求学。后来,他又到天水的陇南书院任其昌门下就读。可惜的是,后因父亲去世而中断学业。

不过,有才华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无法被阻挡。他在考秀才时,就受到了当时陕甘学政吴大徵的赏识。吴大徵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也是著名书画家吴湖帆的爷爷。1888年,王海涵考中举人。这时,他家境依然不好,连进京赶考的费用都没有。天水到北京数千里路,没有钱怎么去?就在他发愁的时候,武山的武举人康国栋帮助了他。康国栋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乙丑科武举人,为人豪爽,热情资助了王海涵进京赶考。王海涵考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为二甲第109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是明清两代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是为国家储备人才的地方,素有“非翰林不得为相”的说法。从翰林院出来后,王海涵任刑部山东司主事,品秩为正六品。此后,他在京城差不多待了十年。

实际上这是苦熬的十年。翰林出身做京官本来是科甲出身的人梦寐以求的路,因为有机会接近皇帝,能与朝廷重臣朝夕相处,且主考、学政、御史,也多从翰林里考选,应该说前途是很广阔的,但这需要“熬”和“忍”。“京城居大不易”,房价高,物价贵,还要维持体面的生活。更不堪忍受的是,当时官场充斥着两大派系之争,一个是清流派与洋务派的党争倾轧;另一个是以籍贯、裙带结为帮派的相互援引。这都让他深感失望,也对京官的前途失去了耐心和兴趣。在北京苦熬十年后,终于熬不住了,主动申请外放。玩不起,我躲得起,咱另辟蹊径。

为啥呢?按照清代官场陋习,地方官员的俸禄虽然很少,但火耗、孝敬等收入不少。在当时来说,这些都是属于合法的收入。因而,他情愿降级外放,以便改变窘困的生活状况。

穷告富,富户钱照收,判决公平合理,人称硬赃官

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王海涵外放为陕西高陵知县。尽管品级由原来的正六品变成了正七品,但陕西高陵距离长安不远,在西北也算是比较好的县,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谁知,到高陵任职没有多长时间,一个空前的考验就摆在了他面前。

啥考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史称“庚子事变”。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匆逃出京城,一路辗转,最后到了西安。在这些“难民”队伍浩浩荡荡路过高陵时,如何招待这些号称“两宫西狩”的达官贵人们成为对他的考验。

接待需要大笔钱的。钱从哪儿出呢?老百姓肯定是指望不上的,还得做好维稳治安工作,防止百姓骚扰銮驾。王海涵还是有手腕的,他找当地的土豪们,发动他们向慈禧太后报效,以获得慈禧太后的墨宝赏赐。其中有一个叫安武氏的年轻寡妇,家资巨万,拿出了大量白银用于接待“两宫”,使得这次接待得以顺利敷衍过去。安武氏也被慈禧太后认作了“干女儿”。本来呢,这次接待是王海涵飞黄腾达的一个好机会,他完全可以把接待转换成生产力,让自己加官进爵。但他却拿不出钱,也不愿意去行贿太监、王公们。所以他的接待工作只能算是“及格”,因而也没有升官。而当时的陕西巡抚岑春煊,却因为接驾有功,很快被提升为一方大吏。

这样,他度过了外放的第一道难题,也在高陵扎下了根。

县官主政一方,掌管县内财政人事司法等多项大权。然而,高陵县国家任命的官员,就那么几个人,大量的行政事务要靠胥吏来完成。这些胥吏最喜欢的事,就是让老百姓打官司。他们乘机敲诈钱财。作为县令王海涵既要依靠这些胥吏来维持县衙的运行,又要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同时还要为贫苦老百姓说话。在这三者之间找一个平衡是非常难的。尤其是王海涵出身贫寒,自然向着穷苦老百姓。

他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是富豪的案件,必定大索其银两,然贪赃不枉法,弄清是非曲直后,以理断案,绝不枉法。再则,他收来的钱,并没有据为私有,而是一部分用来增加胥吏收入,以免他们盘剥百姓,一部分用来县里公益事业,比如修桥,救灾,修文庙,旌表节烈等等。

王海涵在高陵县担任了两届知县,前后长达十年之久。其间,高陵县的户籍、财政考核多次获得全陕第一。《高陵县志》记载他被高陵民间称为“硬赃官”。我想,这个“硬赃官”是对王翰林的最大褒奖。也是他在那个吏治混乱腐败年代中,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的一条妥协之路,也算是一种生存智慧吧。

退为布衣,拒绝为官,教化乡里造福一方

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5月,王海涵调任泾阳知县,刚上任三个月,他母亲在甘谷老家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离职时,高陵、泾阳两县百姓自发送行,分别赠送一千两纹银,王海涵对此非常感激,但谢绝了百姓的好意。高陵县还专门为他立碑以纪念其政绩。

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次年清帝退位。他从此隐居故里,成为一介布衣,与甘肃名流刘尔炘、张世英、任承允、哈锐等人过从甚密。民国年间,甘肃都督赵维熙是与他同榜的进士,礼聘他重新出山到省垣兰州做事,他婉言谢绝。在甘谷他以保境安民、造福桑梓为己任,担任了县内乡民自治机构的县总绅士,调解纠纷,应付兵匪。还在甘谷成立了城防局,他任总办,主持整修城墙。甘谷的第一所小学“伏羌县高等小学校”也是王海涵捐资成立的,他担任校董,聘任本县举人李蔚起为首任校长。

我看到过一张老照片,在一次小学毕业典礼上,他和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知县徐兆蕃都出席合影留念。陇南镇守使孔繁锦是当时天水的统治者,坐镇天水达8年。王海涵在代表县民与孔打交道中,再三陈情,孔繁锦减免甘谷的不少粮饷差役。民国十一年(1922年)王海涵在甘谷家中病逝,享年64岁。获知他逝世的消息,众多民众同声一哭,就连市井工商贸易也受了影响。由此可见他的威望之高。

作为翰林,王海涵的文才自是一流的。只是他们那一代读书人,总是秉承一个思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视书画为小道,安邦济世才是他们的目标和大道。王海涵的书画文章多不留底稿。经过近百年的水火兵匪,他的作品已经非常少见了。有一份保存下来的策论奏对,议国家财政、边防等事宜,光看他那标准的馆阁体书法,就让人啧啧称道。他在甘谷大象山太昊宫留有一副对联:绍荒开泰运,厥后有石子访道,伯约怀忠,问化育根源,发蒙在炎黄颛喾而上;望古动幽情,其下则烟火成邻,桑榆布荫,幸邃初风景,复睹于金戈瓦砾之余。他送给某医生的对联:“守虎蟠龙传苏董;出蛇走獭尊华王。”

从这些仅存的作品,依然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他的翰林才情。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创新贷款形式支持农户猪毛收购业—— “金桥模式”打造出“金毛产业”

本报讯(通讯员贺家敏 孙武强)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的农户从事猪毛收购贩运已有百年的历史,猪毛收购贩运成为马街镇高桥村、上板桥村、马街村、姜家山村一带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如今,...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讲述人廖海洋甘肃省甘谷县人高级经济师诗词家甘肃省楹)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