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夏季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几天前甘肃陇南多个区县突发强降雨,引发暴洪泥石流。面对这场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当地雨情汛情监测预警机制发挥出了作用……”8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以《甘肃陇南:及时预警转移近万群众》为题进行了报道。8月6日14时至8月7日15时,陇南市突发强降雨,造成18万人受灾。在如此之重的灾情下,全市紧急转移安置9868人,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万幸,但不是侥幸。这奇迹背后是陇南市不断完善的预警机制、不断强化的预警防范能力、不断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超常迅速的快捷反应、成效显著的得力措施、科学有效的紧急救援、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的生动诠释。本报记者杨丽君暴雨,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肆虐猖狂的洪水。8月6日至7日,陇南市各地被置于狂风暴雨之下,境内最大降水量达211.6毫米,破历史极值,共造成785村45034户18516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8057.1万元。不幸之幸,暴洪来临前48小时、24小时、12小时、1小时……到前一秒,38990余条预警、雨情服务信息一条接一条,村级广播响彻全村,预警锣声传到每家每户……18万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泥石流赛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生死大营救的奇迹。暴雨突袭,陇南有备无患“我们祖辈生活在洋汤沟边,从没有见过洪水翻过排洪沟的情况。”文县梨坪镇玉坪村村民李应勤说。距“8·7”暴洪泥石流灾害已过去了几天,但走进受灾严重的文县天池镇、梨坪镇,礼县龙林镇,武都区安化镇等乡镇村社,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暴雨和洪水的无情,泥泞和垮塌随处可见,堤坝、农田大面积被冲毁……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水系丰富,生态环境脆弱,暴洪、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滑坡、泥石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9年前的“5·12”地震,7年前的“8·12”暴洪,都在陇南人的心中留下的沉痛的伤痕。特别是地震后,造成陇南山体松动,岩层破碎,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如此脆弱的地质环境,面对接踵而至的一个个灾情,陇南市把防灾预警放在了救灾之前,重中之重。进入汛期后,陇南市就对灾害预警防范工作早安排、早部署,8月2日接到省委书记林铎的批示后,市委、市政府就防灾减灾工作迅速作出安排部署,及时预报汛情,做好应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并向9县区党委、政府传达了省委书记林铎的批示精神和市委书记孙雪涛的要求。8月4日、6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预警以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崔景瑜立即安排市政府应急办、市防汛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密防范,做到家喻户晓。与此同时,9县区分别建立了乡镇和相关部门灾害防御互动微信平台,及时交流、反馈预防灾害信息,为预警信息及时到位的发布进一步拓宽了渠道。在此次过程中,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发布,应急预案启动迅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均得益于此。生命至上,9868人安全转移“5日至7日,全市阴有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有暴雨。降水主要出现在6日白天到夜间,过程累积雨量局地超过10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达30~60毫米,需加强防范。”8月4日15时,暴雨袭来的48小时之前,全市乡、村干部、村民收到了市气象局发布的短信提示。接着,8月6日15时50分、22时20分,市气象局又分别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红色预警信号,并与国土资源局先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橙色预警。接到气象部门的预警后,8月4日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向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县区防汛指挥部下发《关于应对8月5日至8月7日强降雨过程的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各项防汛应对准备工作,24小时巡视守护。市防汛办副主任汪会栋介绍,6日晚23时左右,市防汛办电话要求礼县、西和县、武都区、成县及时启动防汛应急Ⅳ级响应。7日上午,启动了全市Ⅲ级防汛抗洪应急响应,发布了2017年指挥长1号令。“我们到达现场时,白马沟道的暴洪泥石流已经沿着沟道不断下泄,威胁到下游村庄,便立即安排镇村工作人员按照应急避险卡撤离路线疏散群众。”天池镇镇长杜欣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和乡镇干部刘力甲、殷俊、贾凯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疏散群众。(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暴雨发生前3个小时,武都安化镇马家沟村支书马二斤接到了镇政府值班人员通知的暴雨预警,他观察到雨势越来越大,当机立断通过村里的预警喇叭通知群众撤离,与洪水抢时间比速度,最终无一人伤亡。西和县太石河乡崖湾村王兵强接到预警信息后,马上到汛期安全隐患点查看,及时发现险情向乡政府报告,使得下游的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据统计,在这次暴洪泥石流灾害中,因灾死亡8人,失联1人。因提前预警,存在重大生命安全隐患的9868人得到及时疏散转移。精准监测,奇迹背后以人为本面对暴洪泥石流灾害,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一奇迹的出现,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5·12”地震、“8·12”洪灾,教训惨痛,以防汛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提升全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防御的能力和水平,陇南市整合多部门各种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等资源,建成了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了气象、水务、国土、安监、水文、环保、地震等7部门17类1500个监测站点资料和全市2.5万名信息员的信息共享,成为及时、立体、全面反映多种自然灾害特征的综合“信息库”。每10分钟指挥系统就会收到各监测点传来的各类监测信息,险情即将发生时会自动报警,有效提高了防灾减灾和救灾效率。陇南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在多次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仅这次暴洪灾害,就通过这一系统发布预警、雨情服务信息19100余条。陇南气象台台长冯军介绍,今年进入汛期前,由全市气象部门牵头及早更新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中市、县、乡、村四级防灾减灾应急人员,各部门通过系统多次发布气象预警、防汛命令等预警信息,提醒县、乡、村党员干部注意防范自然灾害。奇迹的出现,得益于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和逐步成长起来的全民预警队伍。“这次暴雨雨势急,降雨主要又集中在晚上。虽然经济损失严重,但并未造成一人伤亡,主要跟平时的防汛演练分不开。”礼县雷坝镇镇长赵亚军说。雷坝镇境内山岭植被稀少,西汉水、清水江、野马河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流来,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此次灾害造成该镇直接经济损失1664.05万元,但由于提前演练,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了转移,所以没有人员伤亡。“我们的防汛并没有亮点,却是常规工作。”礼县龙林镇书记秦彦军说,在降雨量达211.6毫米的礼县龙林镇万家村,却实现了“零伤亡”,就是因为预警发布及时,特别是在长期应急预警演练中,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据中新网报道25日,甘肃陇南礼县信访局针对该局“工作人员脚踢上访老人”一事进行回应,事件发生后,以礼县纪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立即成立展开彻底调查。目前,调查工作正在开展,当事人已被停职,接受调查。...
礼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