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卯张宝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毛利润就有十几万元。花桥村里的40多户群众,如今一半以上办起了农家客栈,剩下一些不愿开客栈的群众也开始在家里搞养殖、种植,把自家的土鸡和新鲜蔬菜送到农家乐的厨房里,一道吃起“旅游饭”。
如今的康县,以“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花桥村为代表的342个美丽乡村,也通过全域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带动贫困群众不断增收,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相统一的格局。
2019年,陇南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142.04万人,收入28.8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陇南的亮丽名片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之一。
拆危治乱:改善环境提振精神
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群众来说,“空”的是口袋,“缺”的是精神。烟熏火燎、残垣断壁,晴天两脚土、雨天一巷泥的景象,是陇南大多数贫困村的标准景象。
群众没有脱贫致富的信心,政策再好、产业再多,都是空摆设。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陇南市各级党组织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把拆危治乱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新举措。拆危旧房、治脏乱差,村庄的面貌大变样,群众的精神头更足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更坚实了。
礼县罗坝镇郭家村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部亲属表率、驻村干部督促,巧妙地将“拆”和“治”相结合,集中民意民智,就势就地取材,按照村庄原有的形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村子环境变了样,去北京打工的外孙女回来都一个劲地夸赞。”村民杨暖心老两口在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重新修整了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种起苜蓿搞起了养殖,趁着最近春暖又盘算着硬化自家院子。屋外草绿花红,屋内明窗净几,苦了大半辈子的杨暖心,终于过上了像样的日子。
在拆危治乱中,陇南市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乡村两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组建党员突击队4500多支,带动55万多名群众参与,形成了组织引领、党群联动、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陇南已经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多户。同时,无人居住危旧房、废弃圈舍、残垣断壁等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不仅要更干净,还要更便捷。配合拆危治乱工作,陇南因地制宜消除供水盲点和季节性缺水问题,累计解决180多万人次的安全饮水问题,硬化通村路1.2万多公里,行政村硬化路、宽带和自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让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陇南市脱贫攻坚最真实的变化:脱贫攻坚以来,陇南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30.46万人减少到3.69万人,8年间减贫126多万人。6个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6%,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21元提高到7734.2元。
如今,走在陇南的大山里,看到的是更宽的路、更大的房子,听到的是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贫战困的奋进故事。致富有产业、管理依托大数据,脱贫攻坚的步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陇上江南”的发展步履铿锵。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杨万明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位居甘肃省之首——这就是被誉为陇上天然氧吧的康县。康县深挖得天...
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