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温正平 冯丽蓉
近日,遍布康县59万亩的核桃产区,一片丰收景象,青绿的果实密密匝匝的压弯了枝头;街头的早市,大筐小篓的核桃一排排一溜溜,吸引着市民买回家尝新。目前,康县核桃已陆续进入采摘期,预计又是一个核桃丰产好年景。
近年来,康县着眼于建设“绿色银行”,把覆盖面广、带动性强、增收空间大、见效受益快的核桃产业作为精准脱贫、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既抓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又抓综合管理提质增效、产品深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核桃产业成为农村经济首屈一指的当家产业。
抓机遇全覆盖综合管理提质效
依托扶贫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康县根据全县南、中、北片区气候差异及不同地理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进了“清香”、“香玲”、“陕五”等优质核桃嫁接苗,规范栽植,进一步扩建了核桃基地,实现了全县核桃适生区全覆盖。全县核桃面积达到59.5万亩1100多万株,户均栽植250株,人均有树75株,建良种采穗圃600亩,配置接穗树70.228万株,同时对原有基地进行品种改良,去今两年累计完成高接换优 113.8996万株。
实现核桃适生区全覆盖以后,康县适时调整工作重心,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树”的管理目标,采取“六个到位”和“六个全面转移”的措施重点,全县上下齐动员、干部群众共参与,高标准、大规模、全覆盖对59.5万亩核桃树进行综合管理。使管理后的核桃树树体旺盛,虫口密度大幅度降低,产量、效益大幅度增长,2015年全县核桃产量为21800吨,实现产值327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0万元。
强培训筹资金加工营销增收益
为确保以高接换优为主的综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康县扎实开展核桃栽培、管理科技培训,确保深度落实综合管理措施。2015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13期,培训骨干技术员750人,农民技术员3000人,乡镇干部1513人次,村社干部2540人次,农民3.71万人次。为保证嫁接成活率,提高挂果率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扶贫项目,康县大力整合林业、农牧、科技、农发等项目资金,结合双联单位帮扶、群众自筹等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以核桃高接换优为主的综合管理工作。2015年筹集资金1041万元,其中:奖补资金23万元,年终按考核结果分别奖励乡镇、专业村、产业大户和双联单位,核桃高接换优经费390万元,综合管理经费628万元,确保了所需农药、器械及时到位。
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康县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扶持发展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4家,扶持农民营销大户70户,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年加工销售核桃油、核桃仁、坚果、核桃花等系列产品5100吨。甘肃桃源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加工核桃乳20598吨,完成工业增加值3251万元,实现销售额22060万元,带动150多户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户均增收6500元,有力促进了精准脱贫。生产的“脑细胞”、“100分”销往全国8个省。
康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2004年康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核桃之乡”;2007年11月,康县“薄皮核桃”荣获2007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银奖,被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和产品金奖;2008年9月,“康县香核桃”获全国首届核桃发展大会银奖。
新闻推荐
阿坝州孤网小水电站将技改或停产报废本报讯(记者徐中成)8月11日,马尔康县卓克基镇西索村村委会主任金宝向记者提起自己担忧的“月母子”电站:当地装机800千瓦的赶羊沟小水电站。该电站修建于上世纪90...
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