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康县新闻 > 正文

讲述人王健著名摄影人自行车摄影队队员拍摄九寨沟瀑布

来源:兰州晨报 2013-01-19 14:53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人: 王健 著名摄影人自行车摄影队队员 拍摄九寨沟瀑布。 在东方红广场出发的情形。 九寨沟过小溪。

“丁零零!”清脆的车铃声中,6位兰州摄影人跨上自行车向东而去。他们此行的终极目标是千里之外的九寨沟。

这是1984年7月的一个中午发生的故事。伴随着车铃声,6位兰州摄影人开始了他们的远征。如此长途跋涉对摄影人而言,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胶卷、住宿、吃饭、修车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刻,人们刚刚脱离了温饱,而九寨沟也养在深闺人未识,仅仅是个旅游景点。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没有必要。二十多年后,回顾这次摄影远征,留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记忆呢?

王健,酷爱运动,当时他虽是汽修二厂的工人,但却有一手精湛的摄影技术。闻听要组织摄影人骑自行车前往陇南采风,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这位侦察兵出身的摄影人是自行车队六人中年龄最大的。一路上,他不仅用丰富的地理知识和野外生存技能和同伴们一起制定线路,而且跋山涉水,无私助人。

15日下午,当我们翻开王健的摄影作品集,昔日的故事就扑面而来。一张张彩色的、黑白的照片背后,不仅记录了九寨沟最初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甘肃摄影史上难得的瞬间。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王健他们远征九寨沟的故事。

借着月光翻山,半夜才到定西

当时,改革开放不久,生活好些了,就想走出去看看。尤其是搞摄影的,不走出去是不行的。这也是千里骑车采风的缘由吧!这样的背景下,兰州青年职工摄影协会的钱志勇、赵广田发出通知,让大家报名。

虽说生活好了,但搞摄影仍旧是个比较奢侈的事情。相机是一笔大的固定投资,胶卷则是细水长流的投入,家里还要设暗室,至于时间、精力就更不要说了。为了这次远征,我准备了两台相机,一台120海鸥,一台135的理光。

远征名单最终确定了6人。领队是刘勇,队员有我、我的师妹刘华,还有王立杰、马吉军、小潘(他的名字忘了)。我和刘勇、刘华认识,其他三位却是首次见面。

摄影协会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无偿提供一些彩色胶卷和黑白胶卷。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准备,给家里人做思想工作,向单位请假,准备钱粮等等。当然,还有适应性的训练。刘华才二十出头,为增强体力,还两次骑车往兴隆山,积累经验。

出发的具体日子有些模糊了,好像是7月10日。协会在东方红广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出发仪式。《甘肃日报》的摄影记者司马也赶来采访,他拍了张我们围在一起看地图的照片,第二天,《甘肃日报》的头版上发了一张大照片。

第一站是定西。兰州到定西虽说100公里。我们走得却不容易。上午十一点钟,仪式搞完我们就出发了。车道岭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虽然后来翻越的大山远远高过车道岭,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它。

车道岭和别的山有些不同。在我的记忆中是群山连绵。我们一个山包一个山包地进行征服。每当爬完一个山头后,心想可以呼啸而下了,心情刚刚舒畅,谁知转眼又遇到一个更大的山包。到山脚下天就黑了,好在天上还有点月亮。夜行山路最怕掉到沟里!此时,光线又不好,咋办!不敢分散行动了,大家前后相连,走上一阵就相互喊一声,看看人好着没。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了,下山却遇到了麻烦。

下山的路比较陡,本来可以非常舒服地呼啸而下。谁知,没有走多远却发现刹不住车了,把前后闸捏到底也不管用。此时,月亮渐渐下去了,天更黑了。路面看不清了,而车又刹不住,很危险!这咋下山呢?我灵机一动,把鞋带解下来,将车刹绑死。弄好后,试一试效果还不错,手上轻轻加点力就能把车刹死。

等赶到定西就到了夜里两点了。住到了定西县的招待所。第二天下午,去找定西摄影人刘裕华。这时,他已经看到了《甘肃日报》刊登的照片,见了面大家高兴得很。本来打算继续前进,可定西的摄影人坚决挽留我们,请我们参加第三天举行的定西摄影协会成立大会。我们这就留下和他们交流了一天。第四天,刘裕华他们找了辆车送我们过了华家岭。这天傍晚,我们就到了秦安。我妹妹在秦安,她们厂的领导听说来了一帮摄影家,请我们帮厂里拍照。如此,前后拍了一个星期,才算完成这一任务。

离开秦安后,我们过天水、走娘娘坝、经西和,一路往九寨沟而去。

夜宿林场,暴雨袭来死里逃生

从天水出来,一路上风光优美,拍了不少照片,不过吃住条件就差了。天水娘娘坝公社的招待所仅有一间房子。

进了康县,王立杰就念叨着:“我在康县有个朋友。”我们也盼望着能早点找到他的朋友,这样大家就能休整一下。就在我们距离康县县城还有四五个小时的时候,一辆卡车忽然在我们前面不远处停下了。司机从驾驶室伸出头问:师傅,是不是有个叫王立杰的?

王立杰闻听此言抬头一看,正是他的朋友。老友相见分外热情,二话不说,就拉我们上车。到了县城住到了朋友家里,好好休息了一下。那位朋友真是个热心人。他专门请假开着车,拉我们拍照。一天晚上,把我们拉到了县城附近山上的林场住下,准备第二天拍日出。

睡到半夜里,暴雨从天而降。那个雨大的啊!下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停的意思。朋友急了,赶紧喊我们装东西上车,准备冒雨连夜下山。陇南泥石流频繁,一遇暴雨,山体就松动了,朋友怕山上的泥石流暴发。我们从原路下山,白天没有感觉出危险。这时才发现,山路弯多坡陡,险峻得很。借着车灯,我们才感到恐惧。

到半山腰,就看到泥石流在慢慢形成。路边悬崖上出现了裂缝。拐一个急弯时,车的后轮咯噔往下一沉。朋友喊声不好,急打方向盘。车猛地抖动,从悬崖边挣扎着出来了,后面崖体已裂开了个大口子。回到他家时,朋友才长长地舒口气。此时,暴雨也渐渐停了。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正适合继续赶路。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采风对天气关注得不够,大家都没有经验。去陇南采风应该避开七八月份的。

在腊子口,下坡时,车速飞快。谁知忙中出错,我的车挂到了前车的尾巴上,把我带翻,人直接就一个跟头栽了过去。车把上刹车把我的腿上刮开了一个口子,都快看见骨头了。不久,刘华的身体不适。我和刘勇商量后,我带着她坐长途车走,刘勇带着剩下的人继续骑车,约定好在武都招待所会合。

就在刘勇他们到武都城边上时,连降暴雨,泥石流冲毁公路。结果,我们在城里出不去,他们在城外进不来。就这样,我们整整被困11天。天气晴了,长途车才勉强通行,不过也是两辆车隔河接力,乘客要蹚水过河才能换乘。

好在,总算摆脱了困境。

为拍珍珠滩,等了四天

和刘勇他们会合后,经文县,前往南坪。我只能坐车了,腿上一用力,伤口就崩裂了,血水不时渗出来,再加之过河蹚水,伤口也感染了。

南坪(今九寨沟县)是个非常小的县城。九寨沟也仅仅是旅游点而已。不过,村民已经开始做生意了。我们乘车提前两天到南坪,在附近村子里租了房子等他们。一间房子6元,还管一顿早饭,还是比较实惠。通讯方便,只能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到路口上去等。要不就在县城内打听。南坪的饭馆也就四五家,稍一打听就知道了。

就在我们等着无聊的时候,遇见一位兰运司的师傅,他是来拉木头的。攀谈后,这位师傅带着我们先去山里转转。进了山里我们才发现风景美不胜收。虽然一路上困难重重,至此我们才觉得不虚此行。从山里转了一圈出来,才下午五六点。一个多小时后,刘勇他们才来。

第二天,我们就骑车进沟了。从南坪到九寨沟42公里,路上有座桥,花了三元购买了一张门票,算是到了九寨沟。这时,已是八月初了,从兰州出发,差不多都快过去了一个月。沿途大家非常珍惜胶卷,给自己拍一张都舍不得,到这里就放开了拍。

此时,山间林木正在悄然变色,碧水蓝天,红叶绿山,风光优美之极。九寨沟的珍珠滩是由一个个小石头坑组成的,激流冲到小坑上,浪花飞溅。看上去像珍珠一般,故而人们把它叫做珍珠滩。最难忘的是拍摄珍珠滩。前后拍了两次,真是费了劲。

第一次拍完后,我觉得不满意,快门有些慢了。估计出来的效果看不到水珠四溅的情形。我决定第二天再去。对我的想法大家都比较赞成。谁知第二天却遭遇阴雨天,只好等待。三天后天终于晴了。我们围绕着珍珠滩,拍了个够。到兰州冲洗出来后,画面上真正是珍珠飞溅。

从九寨沟出来,这次采风大体就结束了。我是最后一个到兰州的,此时,已经差不多8月20日了。后来,钱志勇在建筑图片社为我们举办摄影展,影友们都来交流学习,大家看后都说值得去。过了一年多,协会又组织大批摄影人再去九寨沟。

如今回想起来,这次骑车采风有遗憾、有收获,无论如何,都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珍贵财富。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本版老照片由讲述人提供,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首席记者魏娟实习生王瑞敏记者从省教育厅获

本报讯(首席记者魏娟 实习生王瑞敏)8月5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甘肃省第二批乡村教师近日进京,接受为期10天的培训,参加培训的150名乡村教师全部来自甘肃省陇...

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讲述人王健著名摄影人自行车摄影队队员拍摄九寨沟瀑布)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