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6月29日,甘肃省渔业部门在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天鹅湖增殖放流了1500尾濒危大鲵。
大鲵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因叫声如婴儿啼哭,又被称为“娃娃鱼”。大鲵被认为是比恐龙还早的活化石,是典型原始过渡性动物的代表,对研究动物从水中走向陆地的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据甘肃省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增殖放流地点位于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放流的1500尾大鲵是人工驯养繁殖的,长度都在20厘米以上,已人工养殖了约两年,每条价值460-600元。
大鲵一般生活在山区水质清凉、石洞较多的溪流中。甘肃陇南市是大鲵重要的栖息地之一,目前甘肃已在这一地区建有两个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
另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今年下半年,甘肃还将增殖放流1500尾大鲵。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19日,康县3609名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1100名市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争先恐后无偿献血。用热血将爱延续,感谢5·12地震三年间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无限关爱。 &n...
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