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允典用自己的努力,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半岛全媒体记者黄冬梅
2018年8月,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四中的校园,迎来了兴高采烈的初一新生,也迎来了来自城阳十一中的支教老师宁允典。看着戴着眼镜、身形削瘦的宁允典,师生们不禁有些担心和疑惑:从繁华都市来到这陌生地域,他能习惯这里的饮食吗?能耐住生活孤独和枯燥吗?
相比之下,宁允典却没有想太多,满腔热血的他初到学校,不顾路途劳顿,就马上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承担了八年级11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兼顾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支教,一直都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看到学校的支教招募通知后,我激动地报名了。”宁允典回忆。就这样,他成为了支教甘肃陇南的第一批教师,在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下,他来到了徽县第四中学。
面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等问题,已经有24年教龄的宁允典努力克服两地不同教材版本的困难,主动虚心与当地老师研讨交流,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凭着精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很快就掌握了教材特点。“我教的是数学,单纯地罗列各种公式、定理让学生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我更喜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个学期下来,宁允典因为独特的教学风格、活泼的课堂氛围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也稳步提升。教学之余,宁允典还走出校园,走进大山深处,访贫困学生。走访中,他发现村子里户与户之间距离相隔很远,大部分房屋都是土坯房,其中一个叫小吕的孩子家更是“家徒四壁”,小吕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常年吃药花光了积蓄,家里的两个老人只能靠耕种几亩山地维持生活。“村子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像小吕家这种情况在当地也有不少。”山里孩子的生活和求学的艰辛,触碰了宁允典心里最柔软的一面,他萌生了帮助这些孩子的想法。
在当地的老师协助下,宁允典对周边村子里的困难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摸底,他先和最迫切需要帮助的小吕家建立了长期资助关系,随后,在小区群和朋友圈里发出了倡议,配发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图片,呼吁有爱心的人士加入进来。走访过程中,宁允典还看到当地一些贫困家庭在养蜜蜂,酿造出的蜂蜜十分优质,但苦于没有销售途径,他又借助微信平台广发信息帮他们建立销售渠道,在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后进行产品包装有了自己的品牌,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帮助贫困家庭售出3000多斤土蜂蜜。
宁允典的呼吁、努力引起了很多人的广泛关注,他的朋友、邻居、同学和学生,都对资助行动给予了有力支持,从捐赠衣物、学习用品、孩子的生活用品等,到帮助销售土特产,建立青岛地区的学校和徽县学校之间的手拉手关系,青岛当地企业和陇南徽县贫困村结对等活动。点滴爱心,汇聚成河,最后各项捐献物资累计价值20万元,建立长期一对一资助的贫困学生有110多人,资助资金累计18万元。支教的每一个日子里,宁允典总是忙碌着、奔波着。除了每周末四处奔走做公益事业,本着对资助人和受资助人负责的态度,课余时间他还与当地老师一起深入偏远的乡村考察贫困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亲自送上资助资金,鼓励家长和孩子克服困难、积极进取,通过知识早日摆脱贫困。
一年的支教时间,很快结束了,宁允典带着不舍回到了城阳,但他说,“爱心助学行动不会因此而结束,不管在不在徽县,我都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持续关注当地的教育发展。”用一颗心,联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一群孩子的读书梦。这既是宁允典的“支教梦”,又何尝不是他“大爱无疆”“大爱无言”的生动写照。
新闻推荐
张德华麻沿河镇位于陇南市徽县最北部,素有徽县北大门之称。境内山大沟深,高寒阴湿,年均气温不足10℃,无霜期仅162天,具有独特...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