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杨佳丽一直坚守在一线。(图片由杨佳丽提供)
杜晨晨正在对小区进行消毒杀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雒浩在筛查车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工作中的王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值守、入户、测体温,周东东一直在一线。(图片由周东东提供)
田彦江在给住户测量体温。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90后,20出头,不过30;已经成年,仍在成长。
90后,是年轻的一代。在长辈眼中,90后是仍需呵护关心的晚辈;在同事看来,90后是正在培养锻炼的新兵;以自我审视,90后正在从青春岁月走向完善成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许多90后推向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大家一起,他们承担了最基础、最繁杂、最细致的任务。在意想不到的危急关头,他们冲在一线、尽职尽责;在不分昼夜的艰苦当中,接受了风雨历练、经受了严峻考验。
疫情防控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没有硝烟,危险无处不在;没有枪声,敌人悄无声息。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有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危及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身体健康。面对疫情挑战,90后选择了迎战;面对重重困难,90后在克服中成长。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成长。特殊的经历锤炼品行、难忘的故事影响一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属于90后的成长故事。他们是医院护士、防疫人员、交通警察、驻村干部、社区保安、志愿者……他们是陇原90后里的普通一员,他们是甘肃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主人公。
少年强则国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陇原90后临危受命,勇抗疫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家国使命,在风雨历练中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倾听他们的响亮声音,记录他们的成长故事。
(李近远)
杨佳丽义无反顾赶赴病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作为90后,以前是大家保护我们,现在换我们保护大家了。”
2月17日上午,记者在兰州市肺科医院见到杨佳丽时,她刚结束隔离不久,脱下了防护服,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防护帽,笑盈盈地聊起了她最近的工作。“1月21日开始收拾病房、强化培训,下午接收第一例病人,之后作为第一梯队一员进入病区,从病区出来后在宾馆隔离14天,这几天回到医院进行第二轮培训,等待医院再次安排。”
今年27岁的杨佳丽是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的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她一直在医院一线负责患者的临床护理、生活护理、病房卫生和消杀。疫情防控刚开始,兰州市肺科医院根据准备应急病房的通知,一边收拾病房,一边进行培训。大家没想到,第一例病人那么快就入院了。作为感染科的护士,又经过专门的强化培训,杨佳丽对病区环境比较熟悉,第一时间去了病区。“进入病区时,根本没有多想,就跟往常一样去了,作为医务工作者,实际上也来不及有任何想法。”
“4个小时一班岗,防护服穿一个小时就被汗水浸透了,护目镜上也全是水。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大家忙起来就尽量不喝水,直到换班。”杨佳丽说,病区实行封闭管理,医院很快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生活用品,有什么需求也都尽量满足。
进入病区一段时间后,杨佳丽原本要出病房,由第二梯队接班。由于有同事怀孕无法进入病房,杨佳丽就申请留在病区多待了1天,此后由其他同事接替。在病区不能跟家里通话,此后隔离期间,看到同事们在忙碌,因为帮不上忙,她也非常着急。
作为医护人员,杨佳丽现在只想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病人入院后,很多人心情不好,医护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病人的情绪,和他们谈心聊天,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有医护人员在,肯定会很快好起来。
疫情发生后,兰州市肺科医院取消休假全员到岗。杨佳丽的孩子今年3岁,只好交由家人照看,平常只能视频通话。杨佳丽说,对于自己的工作,家里人很支持,让自己没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照顾好患者。
杨佳丽说,疫情当前,没有人只为自己考虑。尽管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所有人都坚持在一线,义无反顾赶赴病区。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这段时间,她切身地感受到了医院和社会各界对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杜晨晨“蓝色盾牌”守护平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2月18日,甘肃蓝天救援队为队里2月份过生日的队友每人送上了一块生日蛋糕。杜晨晨23岁的生日,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2月17日是他的生日。像往常一样,杜晨晨在疫情防控应急消杀中心忙碌着,检查设备、做车辆消杀前的准备、消杀车辆、物资协调。下午3时许,他又和队友一同前往兰州欣欣嘉园小区进行消毒杀菌作业,忙完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他的春节生活轨迹。农历腊月二十八,杜晨晨赶回宕昌看望久别的父母。大年三十中午,一家人匆忙吃了“年夜饭”,杜晨晨又坐上火车匆匆赶回兰州,晚上和队友一起前往五泉山执勤。“大年初二开始,我和队友们就开始前往住宅小区、肉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毒杀菌作业。”
前期的消杀作业使用汽油喷雾机进行,设备沉,噪音大,加满药水后重达30公斤,杜晨晨第一天消杀作业5小时,共背了6次。“回到家感觉浑身都散架了,两个肩膀和大腿酸痛,躺在床上根本起不来。”但第二天一早,杜晨晨忍着痛挣扎起来,再次投入繁重的消杀作业中。
消杀作业使用的是过氧乙酸稀释液,气味刺鼻。杜晨晨说,住宅小区楼道里杂物堵塞安全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喷雾机喷出烟雾会阻碍视线,这时候,整个人会被困在烟雾里,尽管戴着护目镜和口罩,眼泪还是瞬间就会流下来。
1月29日,甘肃蓝天救援队“疫情防控应急消杀中心”建好后,杜晨晨和一些队员上午对兰州市内小型客运车辆进行免费消毒杀菌,下午前往社区、住宅小区等地进行消杀作业,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左右。
2月14日,甘肃蓝天救援队“守护家园”行动正式开启,杜晨晨和队员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对26所小区的社区志愿者展开系统化、标准化培训。在欣欣嘉园小区,杜晨晨和队友向社区志愿者讲解消毒液的配比,小区消杀重点,以及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无菌手套和完成消杀作业后如何进行个人清洁等内容。“小区重点消杀部位包括门把手、电梯按钮、集中投放垃圾等区域……”
蓝天救援队疫情防控工作已开展23天,杜晨晨也坚守了23天。“累,不累是假的。这是一场全民的战斗,即使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守护家人的平安。”
雒浩疫情在前 交警不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雒浩,共产党员,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安宁大队三中队负责人。2月14日,他正在兰州西沙井驿疫情检查点值中午班。穿梭在车流中,一边引导车辆缓慢通行,一边给每位驾驶员提示扫描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等疏导完车辆已是晚上8时许,正准备交接班,交通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雒浩:“有一位过路司机看到你在车流中一直忙着提醒疏导,十分辛苦,从后备厢留下了一箱矿泉水就走了。”
春节到现在,兰州交警和防疫人员一起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担任卡口工作的排头兵。“90后”雒浩就是其中一员。根据安排部署,从1月26日起,三中队开始在兰州西沙井驿疫情检查点负责联防联控任务。一起工作的有36名交警,实行24小时勤务,分四班倒,与卫生防疫人员共同开展疫情防控,要求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测”。
西沙井驿疫情检查点是兰州市西入口的卡口点,需要仔细检查来兰重点车辆和人员是否有发热症状,协助其他警种和卫生防疫人员做好筛查、劝阻隔离等工作。“您好,我们是兰州安宁交警,请车内人员戴好口罩,配合体温监测。”记者采访时,雒浩正指挥进入兰州市的每辆机动车排队等候,由防疫人员对内的乘客逐个测量体温。
同事雷黎明说,进入深夜,车辆渐渐稀少了,大家站在寒风中冻得直跺脚。雒浩带领同事一直坚守着,不漏检一辆车。据粗略统计,雒浩和他的同事平均每天检查入城车辆约3100辆,人员约6000人。
“最近检查站启用了手机App自主申报系统。我们除了常规引导分流车辆外,还需对驾驶员进行手机App自主申报进行提醒,对部分驾驶员操作不熟练的,会帮忙填写申报。”雒浩说,通过耐心引导提醒,近期使用手机App扫码申报车辆逐日递增,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检查通行效率,为近期客流返程高峰、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
王静抗疫路上不退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28岁的兰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王静不曾想到,走出校园一年多,自己就投身新冠肺炎防控第一线。
1月21日下午,单位组织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防护服穿脱等内容。王静当时只是想到,自己所学的流行病调查与卫生统计可以派上用场了。1月23日,甘肃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在兰州确诊。根据单位的安排,王静和追踪排查小组其他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追踪,发协查函、整理病例,统计信息进行上报等一系列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现场流调结束调查报告完成后,要立即根据排查筛查出的名单打电话,确认密切接触者所在地区,与患者的接触时间、频率及身体状况,发函至其所在地疾控中心,尽快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并时时关注。要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包括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同乘一个交通工具等人员……虽然如大海捞针般艰难,但一个也不能漏掉。
每天要一个接一个地拨打电话,王静忙得不可开交,常常一坐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动,顾不上喝水,有时甚至一路小跑去厕所……她自己记不清类似的电话每天要打多少个,同样的问题每天要重复多少遍。每天下班走出单位时,都已是深夜,最忙的那几天一直忙到凌晨近2点。“正月十五那天,是疫情发生后,我第一次在天黑之前走出单位。”
家在白银,王静掰着手指头说,已经有100多天没回家了。原本想在春节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但这场疫情改变了她的计划。“父母得知我不能回来过年,安慰我说,家里一切都好,安心上班……”
来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身边人的关爱,增加了王静与疫魔决战的动力。“租住在隔壁房间的小妹妹,每天都会为我做好早饭,让我吃过之后再去上班。”2月1日,忙完工作回到出租屋已近凌晨1点,王静却怎么找不到房门钥匙。情急之下,她拨通房东的电话。“房东二话没说,就赶过来帮我开门,还安慰我说疾控人员工作很辛苦。”
2月2日上午,王静和父母视频聊天。母亲正在安慰她的时候,父亲突然出现在摄像头前:“孩子,大敌当前,一定要坚持下去!”当天中午,王静看到父亲在朋友圈写下:“看着每天晚上11点下班的女儿和同事们,我非常感动,也只能对着微信照片说,女儿坚持住,人民需要你们!”
王静说,有家人,有身边人的关爱,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疫情!
周东东坚持到胜利到来那一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徽县银杏树镇驻村干部周东东这个时候应该和未婚妻拍婚纱照,做婚前准备。现在,婚礼改期,周东东整日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
走访群众、对返乡人员摸底排查、劝导隔离,在监测点劝返、测量体温、建立出入台账……从大年初二开始,周东东就一直奔波在村镇和疫情防控监测点。
大年初一,正在单位值班的周东东收到有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要求做好群众引导工作。正值春节,村里的乡亲们肯定都要走亲访友,这是他最担心的。周东东赶紧和村里联系,动员大家尽量不要出门。正月初二下午单位通知,基层干部结束休假,进入工作状态,周东东也正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最初的工作是走访群众,协同村社干部对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排查摸底、上报数据、对出入人员尤其外来人口进行排查,做好劝导返乡人员工作,让他们在家进行居家隔离。“不幸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觉得像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大事故,一定不要抱侥幸心理。”入户走访宣传时,周东东经常给大家这么说,就怕部分群众有侥幸心理。
徽县高速公路出入口设在银杏树镇,来往车辆密集,成了防控工作的难点。为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大门,徽县在银杏高速路口设立防控监测点,组建了一支由28名年轻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24小时值守,负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处理突发、疑难问题,周东东当然也是其中一员。
“有一次我们在高速路口监测点检查两辆贴着物资车辆标识的大货车。询问司机时,他们吞吞吐吐,在我们要求录入APP监测信息时拒不配合,仅来源地就说了3个,之后又以不会操作为由拖延时间,耗了近两小时,最后经过耐心劝导才返回。”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周东东和突击队的队员不仅要对重点疫区车辆进行劝返,对来徽县务工、外出返回车辆和人员检测体温、确定线路,更详细了解对返乡人员具体情况,并与其单位、所在乡镇联系交接后才能放行,对各类物资保障车辆,要与相关部门对接确认并检测,确保守好徽县的“北大门”。
周东东说,在徽县疫情防控战中,他不是最辛苦的。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交警和每一个村级监测点和社区监测点上,许多人都在默默无闻地付出,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此情此景,深深触动着他。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努力工作,坚持到胜利到来那一天。
田彦江做好疫情防控“守门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2020年的这段日子,对于兰州大学一分部家属院执勤保安班班长田彦江来说,注定终生难忘。
“请出示您的出入证和身份证!”记者见到田彦江时,他正劝返一名前来串门的市民。近一个月来,每天消毒、检查、测温、登记、询问、排查、巡逻……田彦江说,自己从来没这么忙过。
27岁的田彦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兰州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工作已有两年时间。疫情发生后,他放弃休假从老家重返岗位,每天从早上8时忙到晚上11时,带领8名同事对出入家属院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查证等工作。每天上班,保安们都会提前10分钟到岗,根据社区和物业的安排,除本职工作外,还负责为家属院院落、楼梯间和车辆消毒。
疫情防控对大家都是新考验,起初保安们不怎么了解相关知识,个别保安员出现了心理恐慌。田彦江每天带头到岗,并为保安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放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将相关防控知识以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优秀人物事迹讲给保安员听,让他们从心理上消除恐慌,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
家属院实行封闭式管理,住户进入要逐一测量体温,陌生人探亲访友好言劝返。据田彦江回忆,前几天,有一名老人提着东西前来家属院探望朋友,被他拦住后,老人情绪很激动,称自己提着东西走了好长一段路,现在又得提着东西返回,很不理解。他耐心劝说和解释,老人心情逐渐平静,答应疫情过后再来。
“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一旦有人被漏测,出现疑似病例,那就是重大工作失误。”田彦江说,近日,家属院外地返兰人员较多,他们每天都要统计上报给社区,有些返兰人员在家隔离不能下楼,保安们还要负责送快递和外卖。
测量体温、排查、登记、巡逻……为了疫情防控,田彦江和他的同事们坚守岗位,一丝不苟,每天重复着非常枯燥却十分重要的工作。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他扎根边远乡镇,一步一个脚印,丈量了全镇每一尺道路,访遍了全镇每家每户。他,就是陇南市徽县大...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