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晓旭
“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听得懂、易操作、提供的方法很实用,提高了大家的养蜂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我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和义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武都区裕河乡梨树村村主任白磊告诉记者。
近日,由市养蜂技术培训基地学员代表自行组织的以“感恩、交流、学习、提高”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徽县举办,培训邀请了市养蜂技术培训基地讲师李景云作了《中蜂高箱高产技术》专题培训。
培训现场气氛活跃,来自各县区的25名学员进行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养蜂基本情况、养蜂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具体情况。
“2015年,我们成立了康县蜂小妹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蜂场4个,目前有越冬蜂群200箱,今年出售蜂种600箱,每箱售出价格500元,仅蜂种收入就达30万元。合作社还无偿为当地15户贫困户发放30箱蜂种,并签订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周边群众的蜂蜜。”康县白杨乡靴子坝村返乡青年刘国瑞对记者说。
据悉,2017年,市农牧局在徽县虞关乡山岔村梁沟社建成集技术培训、科研实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全市养蜂技术培训基地。近年来,基地采取上午理论授课、下午实践操作、晚上相互交流的全封闭培训方式,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畜牧技术骨干、蜂农、建档立卡贫困户330余人。
新闻推荐
涤荡“政治雾霾” 涵养“山清水秀” 2014年8月以来淮南市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好转
本报记者张静何婷婷“良好的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足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作为的重要保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