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剡文斌
“前段时间刚给合作社插完秧苗,最近这几天又在除草,以后还要管护、收割,一年到头总有事情干,不需要再到处去打零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正在合作社秧田除草的徽县江洛镇石头坪村贫困户杨智杰喜滋滋地说。
石头坪村是徽县著名品牌“游龙贡米”的主要产地之一,一直以来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品牌意识薄弱、产业化不足、市场竞争力弱。为破解发展难题,镇村两级积极谋划,引进能人大户杨彦宝创办了徽县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200多亩稻田规模化种植“游龙贡米”,吸引回乡群众及剩余劳动力入股务工,参与发展。去年一年,全村50多户群众仅通过就近务工获得近16万元的收入。
杨智杰将家里的稻田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平时他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能挣100多块钱。石头坪村像杨智杰这样的贫困户有30多户,他们给合作社一共流转了80多亩稻田,每户年均增收7000多元。
李峰也是石头坪的一名贫困户,家里父亲残疾,还有90多岁的奶奶需要照顾,村上没合作社的时候,他自己种地,农闲时去矿山上打零工,一年也就挣七八千块钱,连孩子上大学的钱都拿不出来。现在他把家里的两亩四分水田流转给合作社,在合作社务工每个月工资4000元。“现在收入有了保障,离家近,也能照顾到老人,政府、合作社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李峰去年加入合作社,今年就脱了贫,他现在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现如今,石头坪的农户个个变成了‘上班族\’,农忙时在合作社就近务工,不仅年底有分红,平时还有劳务费。”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彦宝告诉笔者。
“我们把流转来的土地统一管理,种植‘游龙贡米\’,保证绿色无污染,下一步计划再流转600多亩稻田,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建加工厂和观光园,把徽县‘游龙贡米\’的品牌做大做强。”对于合作社的发展,杨彦宝充满自信。
近年来,徽县江洛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助推产业扶贫,推动“三变”改革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村“三变”改革思路和“做实基础、做活资源、做优特色、做大产业”的发展要求,紧盯脱贫攻坚,以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为抓手,通过核查清理、评估认定等方式,将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有效盘活,并鼓励农民以股权形式,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积极实践“三变”改革,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整合资金、大胆探索,进一步汇聚发展要素,激活发展潜能,让沉寂的资源变成发展的资产,走出了一条具有江洛特色的“三变”改革之路。
目前,江洛镇已培育发展水稻种植、苗木、油牡丹、果仁加工、养殖等多种农业特色产业,通过“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资金,共计为全镇1026户贫困户配股174万余元,给村集体配股40多万元,经过一年发展,群众累计分红20.93万元,村集体收益5.47万元。
新闻推荐
徽县讯(记者李文翠)近日,徽县召开动员大会,精心安排部署全县“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具体工作。徽县及时成立活动...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