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何方一根网线,一位老师,一块电子显示屏,就能让远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精准教学。“马丹妮,请用英语回答‘谁今天第一个来到了教室?\’”英语授课老师张秀霞通过电子显示屏对远隔十多公里的学生马丹妮提问。“Tomfirstcametotheclassroomtoday。”(汤姆今天第一个来到教室。)电子显示屏的另一头传来孩子的回答。“Answerisverygood,sitdown,please!”(回答的非常好,请坐!)张秀霞老师招呼马丹妮坐下,同时又环视了一圈电子显示屏前全部上课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幕不是想象,也不是科幻片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徽县大河店镇黑沟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这是上海“微三公益远程教室”教育平台公益组织投资徽县山区教育的项目,“互联网+空间教育”的教学新模式,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城市孩子们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山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始终是徽县教育的“短板”和“痛点”。在大山深处,一个老师,两间房子,几个孩子,就是一所学校的全部,尽管教学配套设施齐全,但师资力量的配置只能是一个老师,负责全校的所有课程,在全力保障语文、数学的基础上,其他课程像上体育课一样成了“兴趣”课。为解决山区儿童“入学难、教学难”的问题,徽县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农村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乡村学校的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山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部分乡村学校设立在大山深处,“相隔一条沟,见面走半天”是普遍现象,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一直是徽县山区教育努力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微三公益远程教室\’教育平台,是通过网络,让专业教师‘专\’起来,专门负责一个片区所有学校的专业授课。”微三公益组织创始人顾思毅说,教育平台采用双师配置,专业教师在远端负责授课,本地老师作为辅助在现场给孩子作辅导,这样就解决了山区学校所有课程同时开展起来时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顾思毅告诉笔者,“微三公益远程教室”教育平台完成了由“乡村师资”+“县市师资”+“微三公益社会师资”的三级师资配备,能够高效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山区教学点缺少老师的现实问题。“远程教室的目的不是教孩子解答多少数学题,背诵多少英文单词,注重的是用我们的‘小杠杆\’,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源投资教育,改变山区教育现状。”顾思毅说。在山区坚守了三十余年的老教师谢军高兴地对笔者说:“通过‘微三公益远程教室\’让黑沟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今后,徽县将通过万名大学生下基层、特岗教师招考等招录方式,重点充实一批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并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微三公益远程教室\’教育平台,就可以全面解决山区孩子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说起今后山区教育的发展,徽县教育局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新闻推荐
【啄木鸟说纪】年关确系“廉关” 小事应是大事
【啄木鸟说纪】年关确系“廉关”小事应是大事本报通讯员王铭许文姬2017年1月28日,正值春节之时,一篇有关徽县县医院工会主席景福成以权谋私的网帖,引起网民的围观与跟帖。这一网络信息也引起了徽县...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