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白杨通讯员李文翠
贫困户变身合作社的“股东”
已进入隆冬时节的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处处是冬日的沉寂与萧索,而在马鞍梁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股协议签订暨股权证颁发仪式把村民们聚在一起,让整个村庄都洋溢着温暖与喜庆。
“马永强:元、鞠永强:元、侯生贵:元、唐军:元……”在村民和合作社监事会成员的监督下,自愿入股的村们把一沓沓钞票交给合作社,同时领取一张承载着致富希望和美好愿景的股权证。
“没想到我这个贫困户也能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一年下来,本金不变,还能领到分红呢!”把元积蓄交给合作社并拿到村党支部配发的元股金的贫困户王彩霞,紧紧地握着手里的股权证激动地告诉记者。
说起创办合作社到给贫困户配发股权,火石村村民感激最多的就是双联帮扶单位县委组织部的帮扶和“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农户)”的产业助贫模式。大河店镇火石村辖3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来源单一,村庄发展相对落后,是全县确定的个***重点村之一。自县委组织部帮扶火石村以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乡风民风提升,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面对与全县同步脱贫的攻坚任务,没有形成富民主导产业仍然是制约火石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
成立马鞍梁生态养殖合作社
为破解产业发展困局,县委组织部与乡镇、村社多次调研交流,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火石村的林多、地多、粮多等天然优势和远离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地缘优势,提出了对具有传统养殖基础又具有市场前景的本地土猪品种“青泥黑猪”进行保护性繁育养殖,并以“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成立马鞍梁生态养殖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股东”人,其中贫困户户、返贫家庭1户,群众入股万元,固定资产折股3.5万元。县委组织部向火石村党支部注入资金万元并入股合作社,其中的1.5万元,给户贫困户和1户返贫家庭按照每户元的标准配股,其余的.5万由村党支部控股。
“这.5万元,其中5万元股金产生的红利将作为村级积累,剩余的.5万元股金所产生的红利平均分配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后,按照每户元的标准配股给户非贫困户,余下的8.9万元股金产生的红利,将用于返贫人员救助和村内基础设施、老幼家园建设等公益事业。”火石村党支部书记袁晓刚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党支部控股的运行模式和资金用途。“这样下来,不但贫困户是合作社的股东,全村群众也都能拿到配股,享受分红。”
创办网店拓宽销售渠道
同时,为保证有产业又有市场,县委组织部聘请了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对“青泥黑猪”采取科学配比、粮食饲草喂养和原生态散养的健康标准进行养殖。并创办网店,通过品牌化营销、网络监控溯源,配合网上认购和现场销售等多种形式,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余亩,建成母猪繁育圈舍、散养棚、放养基地、饲草仓库等基础设施和电子监控、营销网点等配套设施,头繁育母猪也将陆续下仔。连日来,主动到合作社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的贫困户郭虎,从平场地到建圈舍总是一马当先、干劲十足。看着现在合作社运行逐步进入正轨,郭虎激动地告诉记者,“有县委组织部的帮扶,我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信心更足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合作社肯定会越办越好,我们离小康的日子也不远了!”
新闻推荐
徽县6.85万亩油菜长势良好,农民抢抓有利时机对油菜进行间苗、施肥等田间管理,为来年丰收打基础。 高琼摄
徽县银杏树镇高坪村村民正在对油菜进行管护。目前,徽县6.万亩油菜长势良好,农民抢抓有利时机对油菜进行间苗、施肥等田间管理,为来年丰收打基础。高琼摄...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