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白杨通讯员宋博
一直以来,生态都是徽县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在全面建设生态产业的进程中,徽县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严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底线不动摇,赢来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喜人局面。
仔细观察徽县生态产业的发展轨迹可以探知,徽县不仅善于借力改革试点,强化发展优势,还积极借智生金,以开拓创新的姿态精耕“绿水青山”,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美丽乡村踏歌来
谈及以绿水青山为核心,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的典型,青泥村便是频频入耳的明星。这个从“枕着资源过穷日子”过渡到“卖风景”的美丽村庄,它的蜕变轨迹是徽县众多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世外桃源般的青泥村,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用较为粗放的方式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徽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青泥村大力挖掘青泥古道文化,打造融古道文化、秦巴民俗风情、自然山水生态于一体的体验型、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而以生态产业为引领的绿色发展路径,终结了落后、单一的发展历史,人与自然的和谐缔造着更高层次的文明。赚“美丽乡村”的钱,“靠山吃山”的思维有了新的解读方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徽县尊重环境的承载力,遵循自然的原始美,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每个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把每户人家当作小品来改造。从村庄布局、景观风貌、产业优势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着手,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同时,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旅游受热捧
自然生态良好、乡村文化极具特色的徽县,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发挥毗邻川陕、休闲旅游需求旺盛的优势,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苗木基地、古道文化、农耕文化等一批地域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使广大游客在乡村休闲度假游玩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现如今,徽县乡村正在成为都市人追求的休闲天堂胜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村山水环绕、处处花草繁盛、家家美食飘香的好地方。
乡村旅游的火爆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接待能力的大幅提升。近年来,徽县把农旅结合作为农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深耕农业资源,推进农旅全方位深度融合,加速突破,通过全域规划、资源整合,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地域”的发展格局,把原本零零星星的乡村旅游点连成线、连成片,变成了“大盘菜”,引导农村走上一条乡域景区化、乡村景点化、农户景观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农家乐里乐游人
在徽县,近些年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农家乐的大发展:一座座闲置已久的农房,摇身变成农家乐;农家客栈、特色民宿每到周末,更是一床难求,人气爆棚……从无到有,从初级走向高级,从低端转为高中低结合,徽县农家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禀赋资源、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质的发展新路,成功地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渠道,也为徽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大新亮点。
走进嘉陵江畔的嘉陵镇田河村的“古树山庄”农家乐,不少游客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下品银杏茶,领略诗意的农家生活。主人杨世强告诉记者,这些年,县里关注民生办实事,把村子当景点来建设,村子如画般美丽,周末或者节假日,每天都要招待十多桌客人,全家人齐上阵也忙不过来。杨世强自豪地说:“赏银杏树,喝银杏茶,吃农家饭,就是我们的特色,
兰州、天水、宝鸡、广元等城市的客人来得最多。”
徜徉在这个有棵千年古银杏树群落的“古树村”,家家绿树成荫,户户白墙绿瓦,村民们依托“古银杏树群落”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文翠“从不会使用电脑到熟练上货交易、从自产自销到囤货代销、从坐等开张到订单络绎不绝……”残疾人包建中说起他的电商故事,沧桑的脸上便洋溢起轻快的笑容。包建中家住徽县水阳镇新...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