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乡村游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周者军通讯员宋 博
深秋时节,走进徽县,道路两旁,金黄的银杏树叶随风婆娑,渲染着秋的主色调;农家小院里,一串一串挂在墙上的玉米,映衬着庄稼人丰收的喜悦。
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嘉陵镇田河村,游客们在古银杏树下观赏、拍照,流连忘返。90后情侣岳茹和孙亮亮特地从天水过来,选择在这里拍摄婚纱照。“在千年的银杏树下拍照,不光风景美,还有一种追寻地老天荒的感觉。”一对新人对田河村的“高颜值”赞不绝口。
走进村里“古树山庄”农家乐,不少游客坐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下,品银杏茶、吃银杏果,领略诗意浓浓的农家生活。农家乐主人杨世强告诉记者,这些年,县里关注民生办实事,把村子当景点来建设,村子如画般美丽,周末和节假日,平均一天都要招待十多桌客人,全家人齐上阵都忙不过来。一年下来,收入超过10万元。
“我们村有千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153棵,赏银杏树、吃农家饭、喝银杏茶,还有嘉陵江漂流,都是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兰州、天水、宝鸡、广元等城市的客人来得最多。”杨世强自豪地说。
近年来,随着徽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成为助推徽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扶持农民开办农家乐,还带动土鸡养殖、蔬菜种植及土蜂蜜、野生猕猴桃等农特产品的销售。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徽县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特色、旅游为载体,致力于扮靓“美丽家园”,刷新“颜值经济”,呈现出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喜人局面。
同时,徽县依托毗邻川陕的地理优势和青泥古道文化、酒文化等资源,深入挖掘村庄特色,把每一个村庄当景点来打造,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将零零星星的乡村旅游点连成线,并培育了田河银杏、严坪山水、尹家老宅、郇庄古塔等品牌,逐步把全县农村打造成了“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推动农村逐步走上“农户景观化、村庄景点化、乡镇景区化”的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政、交警、救援、高养、医疗等部门联合开展交通事故救援应急演练,各参演单位精密配合,提高了高速联勤单位应急保障能力,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蒲万红) 12月9日,
月日,G徽县至天水段十天高速路政、交警、救援、高养、医疗等部门联合开展交通事故救援应急演练,各参演单位精密配合,提高了高速联勤单位应急保障能力,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蒲万红)月9日,甘肃长兴文化...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