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记者石强
甘肃“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点项目和省内首条PPP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先期实施的两当隧道试验段已整整施工一年,日前,记者走进施工一线对其工程进展及安全、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采访。
进入进口端左洞内,潮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掌子面上,一台湿喷机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进行隧道初衬的喷射混凝土作业,几名工作人员站在一旁辅助。这和记者以往见到的干喷机作业现场不同,工作人员明显减少,粉尘也少了许多。进洞前发给记者的口罩也没派上“用场”。一旁的隧道机械化施工班组组长王广田说,“项目部引进芬兰诺曼尔特湿喷台车,作业时粉尘没有了,减少了污染和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台全进口设备每小时喷射混凝土量30立方米,与传统干喷机相比,作业时间可缩短1至1.5小时,减少了洞内施工时间,安全性大大提升。”
在隧道开挖中,项目部引进了全进口的双臂液压凿岩台车。“该设备2小时可以进尺2米,只需4名工人现场操作,与传统人工凿岩机相比,可节省1.5小时施工时间,减少7名现场操作人员。”两徽隧道项目负责人何世荣说。结合隧道施工实际,项目部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拱架安装机和自行式二衬模板台车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
在项目部驻地,记者看到了以项目经理雒建奎命名“建奎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包括隧道机械化集群作业攻关小组、隧道精细爆破控制攻关小组等,各攻关小组都有具体负责人。“成立该工作室的目的是以打造隧道施工品牌为目标,探索施工组织管理新模式,研发施工设备、机具,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总结施工工艺控制细节,提高质量、保证安全、加快进度、降低成本。”骆建奎说。
据了解,两当隧道是甘肃首个推行机械化施工的隧道。目前,该隧道施工进展顺利,进口端单洞掘进1463米,出口端单洞掘进1440米。
新闻推荐
徽县按照“发展一个产业、组建一批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组建龙头带动型、能人联动型、科技推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图为徽县恒达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给鸡苗作检疫。贾寒峰摄...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