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宋 博
徽县江洛镇李寺村,农民们正在收割水稻,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间大显身手,收割、脱粒瞬间就完成了。
为降低收割成本,让新米抢先上市,稻农们多选择机械收割的方式。“今年水稻的收割快结束了,这几天活儿特别多,今天和明天都排满了。”李建银算得上是江洛镇的“农机大户”,一台收割机、两台玉米脱粒机和两台微耕机在秋收的繁忙时节成了抢手货。
李建银收的是村民张小梅的2亩水稻。“今年的收成挺好。”张小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收割费时又费力,收割、脱粒、装袋……又累又麻烦。现在有各种农机农具,秋收可比原来省事轻松多了。” 为了能雇上这台收割机,她是提前2天预约的。
农机手熟练操作机械,站立的豆秧被整齐割下,紧接着被装上三轮车。不到半个小时,一块两亩多的地就已经收割完毕。“收割一亩多少钱?”笔者问。“收割带脱粒,一亩地120元。”李建银答。
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张张红色的百元钞票进账。“今年秋收一定挣了不少钱吧?”笔者禁不住问。李建银将最后一块地的水稻收割完,便和笔者“晒”起了自己的收成。“今年种水稻的多,这一周光收水稻就赚了3000多块。”
新闻推荐
冬日的陇南,徽县南部山区层林尽染,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像一条玉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今年,徽县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实施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通乡...
徽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