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文翠
在徽县水阳乡南山村,问起双联行动给谁带来的变化最大,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白宝林。
白宝林是地地道道的南山村人,一个憨厚朴实的庄稼汉,生长在这个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偏僻山乡。由于没什么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近两年加上女儿得病,使得原本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水阳乡南山村被确定为省交通运输厅双联行动的联系村,白宝林也成了双联干部的重点帮扶对象。简陋的房屋、窘迫的境况、艰辛的生活,让双联干部感到心酸。经过一回回的走访、
一次次的交谈,双联干部亲人般的关怀鼓起了白宝林勤劳致富、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
为了提高白宝林自我发展能力,省交通运输厅先协调医保部门将他女儿的部分药费按大病医疗救助报销,减轻了他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针对白宝林的实际情况,双联干部提出了发展生猪养殖计划,帮忙与村委会协调落实了建厂用地,并联系解决了价值5万元的建筑物资,帮助建起了一座标准化的养猪场。
面对白宝林没钱买猪仔的新困难,双联干部多方协调,让他贷到了2万元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3万元的双联惠农贷
款,购买了猪仔和饲料等物资,同时,又给他送来了10头猪仔,养猪场就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在白宝林的精心饲养、苦心经营下,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出栏生猪150头,创收四万余元,给他继续发展产业增加了信心、奠定了基础。今年,他的养猪场越办越红火,在养猪场见到白宝林时,他正将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往车上赶,忙得不亦乐乎。他笑呵呵地告诉笔者,“这一车猪是城里的客户前来收购的,一共30头,今年的生猪价钱不行,但比起种地来还是强多了。”对未来的生猪养殖,他依旧充满信心,因为这是双联干部让他圆了脱贫致富的梦。
新闻推荐
创新思路求发展誓教荒山变良田 ——徽县永宁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掠影
本报记者郭鹏通讯员李天琪阳春四月,记者驱车来到甘肃省徽县永宁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只见田野里阡陌纵横,机耕路四通八达,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美丽画卷。几年前,这儿还是荒山...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