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徽县新闻 > 正文

徽县 “三驾马车”拉着农民奔富路

来源:甘肃日报 2013-12-24 19:55   https://www.yybnet.net/

徽县 “三驾马车”拉着农民奔富路

【培育富民多元产业】徽县 “三驾马车”拉着农民奔富路

本报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魏亚旭

隆冬时节,行走在徽县的山川田野,仍能处处感受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劲势头,特别是苗木繁育、烤烟、银杏3个主导产业犹如“三驾马车”,拉动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

苗木圆了小康梦

育苗产业是徽县最具优势和潜力的富民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高桥乡黑松育苗专业村为中心,高桥乡政府至木瓜村、四合村通村公路育苗产业带为两翼,沿国道316线麻沿至江洛、剡阙至麻沿通村公路为一圈的“一中心、两翼、一圈”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发展育苗产业。目前,全县育苗面积达5.3万亩,产值突破8亿元,育苗户亩均收入1.2万元。

为做大做强苗木产业,徽县通过制订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育苗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土地流转等形式,加快苗木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栗川睿雄苗木基地、康鑫苗木公司、共帮苗木专业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全县苗木产业发展。

康四全是徽县高桥乡四合村农民,他注册的康鑫苗木公司发展苗木7400多亩,年销售收入520多万元,村上430多名农民把土地流转到康鑫苗木公司,在公司打工挣钱,每人每年的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

为提高农民苗木繁育技术,徽县还积极邀请省市林业专家深入苗木基地,开展苗木繁育技术指导和培训,鼓励引导育苗户引进现代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营养杯、营养袋育苗、扦插育苗和移栽培育绿化大苗等技术培训和实践,成功探索出了红豆杉、金丝柳、香樟等扦插技术,有效扩大了种植面积和种植收入。

如今,徽县的育苗产业已从北部山区的高桥、麻沿、榆树、江洛四乡镇,逐步推广到栗川、银杏、柳林等11个乡镇,全县育苗基地正在不断扩大。未来3年内,徽县育苗面积将突破10万亩,将建成西北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

“金叶”铺开富民路

虽是冬季,在徽县烤烟收购站,前来交售烤烟的农民排成了长队,金黄色的烤烟堆成一座座小山,看着农产品换成了一沓沓钞票,农民们喜笑颜开。正在交售烤烟的栗川乡耿寺村农民何彦军今年种植烤烟17亩,收入超过了6万元。他告诉记者,村里比自己种植面更大、收入更高的还大有人在。

烤烟产业是徽县的一项特色产业。近年来,徽县积极落实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对种烟户实行烟籽、农膜、化肥无偿供给,向种烟乡镇及有关单位返还烤烟特产税,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烟农的积极性。县上大面积推广抗逆性强、产量高、易烘烤的新品种,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烤烟漂浮育苗技术,大大提升了烟叶产量和质量。

徽县烟草公司、烤烟站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精心指导广大烟民科学种植,对烟叶的采摘、分烟、编烟、上架以及烘烤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烟农解决烤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3年,先后举办烤烟育苗、烤烟起垄、大田移栽、大田管理等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蚕农、烟农800多人次,为烟农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投资40余万元建成10连栋烟叶烘烤工厂一处,投资80余万元建设占地10亩的烤烟育苗工厂一处。同时,引进推广气流下降式密集型烤房58座,形成了烤烟生产从育苗到烘烤实现工厂化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烟农收入达1350万元。

银杏成了大产业

眼下,步入徽县雅龙银杏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包装银杏果、银杏茶、银杏软黄金等产品,新引进的生产线把银杏树从叶到果再到枝条,实现了“吃干榨尽”。

虽是旅游淡季,可到嘉陵镇田河村银杏人家的游客不断,村民杨世强告诉记者,由于村上有153颗千年古银杏树群落,20多户人家开办了农家乐,统一命名为“银杏人家”,每个农家乐每年的毛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大部分人家靠卖银杏果、或开农家乐走上了致富路,盖起了新房。

近年来,徽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银杏产业,通过退耕还林造林、荒山造林、堤埂栽植等多种形式栽植银杏,使全县银杏栽植面积不断扩大,银杏产业开发档次逐年提高。同时,为延伸银杏产业开发链条,徽县先后建成了雅龙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发出了银杏果仁、银杏茶、银杏酮、银杏软黄金等银杏系列产品。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银杏基地17万亩,年产银杏果60吨,年产鲜银杏叶160吨,银杏软黄金1万盒,银杏产业总产值达1400万元。

依托境内古银杏树群落的自然优势,徽县深刻发掘银杏历史文化渊源,打好银杏旅游牌,相继开发了嘉陵江漂流、银杏人家等旅游项目,新建成了银杏风情园和银杏博物馆,形成了吃银杏果、品银杏茶、饮银杏酒、赏银杏景、体味银杏人家风情的“一条龙”旅游开发新格局。

新闻推荐

一条大路通我家

一条大路通我家【双联经验】一条大路通我家本报通讯员魏亚旭宋博“你要是在村里随便找一个人问,这一年啥事最大?他肯定会跟你说,最大、最好的事是路修通了!”近日,在徽县水阳乡南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海...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徽县 “三驾马车”拉着农民奔富路)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