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徽县新闻 > 正文

临时的“家”也温暖本报记者周者军通讯员许文姬

来源:甘肃日报 2013-08-07 21:12   https://www.yybnet.net/

临时的“家”也温暖

“不要紧,孩子只是有点中暑,吃点药就没事儿了,住在帐篷里要注意通风,记着多喝水。”7月30日中午,徽县麻沿河乡牡丹村牡丹小学暴洪灾害临时安置点上,李红梅抱着生病的孩子心急如焚,来自江洛镇卫生院的医疗救助人员告诉她诊断结果后,李红梅的心情缓和了很多。

李红梅是麻沿河乡麻安村村民。“7·25”暴洪灾害中,麻安村大部分房屋被洪水和泥石流损毁,(转2版)

(接1版)电力通讯和道路全部中断,一度成为“孤岛”。当救援人员到达后,发现麻安村存在再次遭受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危险,麻安村受灾严重的群众被紧急转移安置。7月27日,家中5间房屋已成危房的李红梅和两位老人及小孩被安全转移到了316国道沿线牡丹小学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

和李红梅一样,64岁的李亥亥老人也被安置在这里。徽县对受灾群众按照受灾程度不同进行安置,李红梅和李亥亥家是一类受灾户,领到了一顶帐篷、一张大床、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桶清油等救灾物资。

李亥亥在帐篷旁边的简易厨房里生上了火,正在做午饭。他一边往锅里揪面片,一边告诉记者:“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及时送来了物资,搭建了帐篷,现在的家虽说是临时的,可也很温暖。”

记者在李亥亥老人住的帐篷旁看到,一块责任牌上注明了联系单位和乡村干部责任人的姓名及手机号码,几位孩子在空地上高兴地玩着游戏,不时传来的笑声飘荡在安置点上空,和袅袅的炊烟合在一起,让人感到很温馨。

正在安置点上忙碌着的麻沿河乡政府干部李晓祥告诉记者,灾害发生以来,已经有80余名受灾群众陆续被安置进来,救灾干部日夜驻守在安置点,每天为受灾群众发放食物和各地捐助来的救灾物资,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

“灾难面前,群众的安危是压倒一切的任务,群众的困难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群众的诉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群众的评判是我们最好的镜子。”李晓祥说。

穿行在一排排救灾帐篷组成的安置点上,电力工人忙着架设线路,医务人员对受灾群众进行全面检查,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在他们身上,汗水、真情、责任体现的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他们身后,一顶顶蓝色的帐篷,如同大山里跳动的音符,正在奏响着党和政府与受灾群众心手相连、风雨同舟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徽县泰湖公园秋景如画

徽县泰湖公园秋景如画徽县泰湖公园秋景如画。近年来,徽县先后建成了凤山森林公园、金源广场、西河休闲园、泰湖休闲园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一个生态山水园林县城正在形成。本报记者吕建荣...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临时的“家”也温暖本报记者周者军通讯员许文姬)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