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徽县新闻 > 正文

编剧李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回忆老兰州风情兰州是我心里最亲切的城市

来源:西部商报 2013-03-22 07:32   https://www.yybnet.net/

商报讯 (记者 张子艺) 双城门、雁滩、灰豆汤、沙琪玛……说起这些儿时的记忆,编剧李汀如数家珍。2012年底,一部讲述了我国朝鲜族生活的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在央视热播,该剧中展现的朝鲜族女性的善良、隐忍打动了无数观众。近日记者了解到,本剧的编剧兼艺术总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汀就是兰州人,当面对家乡媒体的采访,李汀回忆起了在兰州度过的美好童年及少年时期。

兰州是我的故乡

每次回去都会想起以前的场景

对于从上世纪80年代就离开兰州的李汀来说,老兰州的每一个地名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些被岁月泯灭的风景,在他的描述下,栩栩如生。李汀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形容那段记忆:“它们已经被高楼的海洋所吞没,但我永远知道,它被丢失在哪一片海中。”

西部商报:百度资料显示,你祖籍甘肃武山,作为家乡媒体,对于你在甘肃度过的生活很感兴趣,能简单的聊一聊吗?

李汀:我想我需要澄清一下,我出生在西安,长在兰州。我父亲出生在武山,后来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研究的方向是维吾尔族语言,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兰州度过的。西北民大的院子里有许多小伙伴儿,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就是五泉山,五泉山的五眼泉,就像是我们的后花园,还有黄河铁桥、白塔山,更远一点的,就是骑着自行车去雁滩游泳。那时兰州很小,菜馆子也很少,只有零星的几个地方能买到吃的,几乎每一个点心铺子我都是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摸过去。

西部商报:你描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兰州呢?

李汀:大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兰州吧。那时兰州街上还有马车通过,拾粪的、捡煤球的都是大街上很常见的。现在我每次去兰州,都会想起以前的场景,我对兰州的方位特别熟悉,虽然很多老房子被拆了,但是我一直都记得,那一片儿,曾经是什么样子。

在甘肃的记者生涯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如果说童年的兰州,在李汀的眼中是一种柔软舒缓的节奏,在兰州度过的少年时期,令其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而在甘肃的记者职业生涯,则给了李汀非常好的职业习惯。在跑遍甘肃的同时,他的散文、诗歌的创作,也开始崭露头角。

西部商报:童年的许多印记,看似漫不经心,但实际上对成年后的每个人都有极大的影响。

李汀:是的,我父亲会六种语言,小时候他经常带着我去中环广场那块儿的新华书店看书,耳濡目染,我也跟着他体验到了阅读的快感,这些童年的基础,对我成年后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西部商报:那么后来您担任记者等职业,也算是对目前编剧工作的一种积累?

李汀:我是在西北师范大学读大学,当时最愉快的事情就是每天伴着黄河读书。后来担任光明日报甘肃记者站的记者后,走遍了甘肃的许多地方,记得当时有一次去徽县采访,坐车到徽县后采访地不通车,还要走十几个小时的路,我步行了12小时过去,回来时步行了10小时。那段做记者的职业,其实对我养成了非常好的职业习惯,就是有些比如命题作文一样的采访,就算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当选择了一个选题后,就要竭尽全力,广泛的搜集资料,发掘出别人没有的细节并做到最好。

编剧工作

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表现能力

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中,李汀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朝鲜族众生相,几十年的跨度,对于一个此前对这个民族认知并不多的编剧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他说,剧中的角色是高度的浓缩,每个人都有原型。

西部商报:你之前提到过,去年热播的《长白山下我的家》其实是延边找到您后,希望您来担任编剧角色?

李汀:是的,所以编剧跟作品的缘分不一样,比如说,有的是一见钟情,一开始就很喜欢,但也有的是朋友介绍或者是组织介绍的,那么,同样会在后面相处的过程中,因为越来越了解,而更加割舍不下去。我对《长白山下我的家》这部戏就是如此,在此之前,我对朝鲜族这个民族的知识都是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卖花姑娘》等这些影视作品。而这部作品需要展现朝鲜族的历史和现状,那我只能查阅资料。基本上他们500万的州志我都看完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们之前所有的报纸,我都一页一页翻阅过了。随着这些知识的积累,我对这个民族的了解也就更加清晰了。

西部商报: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原型的?

李汀:应该说都有原型,也有的是把好几个人的特点,放在了一个人身上。比如说孙茜扮演的那个角色,非常的隐忍、善良,其实那就是朝鲜族女性的所有特点,朝鲜族的女性非常能吃苦,里里外外都要照顾,男人相对来说就比较清闲一点。

西部商报:影片中陈逸恒、孙茜都是兰州籍演员,在选演员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些私心呢?

李汀:陈逸恒是我推荐的,之前我们在《北平战与和》中就合作过,而且是同学,很熟悉,我觉得他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孙茜也很刻苦,对于人物的理解不停地跟我探讨。

西部商报:现今荧屏上除了婆媳大战就是战争题材,像“长白山”这种戏真的比较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荧屏上的这种现状?

李汀:跟风。看到一种类型的剧火了以后,一窝蜂地上去,比如说《潜伏》后,出来了一大批的谍战剧,婆媳剧火了一部后,现在一窝蜂地都是婆媳故事,我觉得,编剧不能停留在跟风的这个角度,而是要创作开风气制作。说实话,我国的影视发展这么多年,编剧队伍真的还比较薄弱。

西部商报:提高编剧待遇喊了好几年,你觉得编剧的待遇提高了吗?

李汀:我因为不是专职编剧,所以在这个方面不是很有发言权,但是我就觉得编剧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表现的能力,也不一定是提高待遇就会出现好编剧。

新闻推荐

龙章凤彩写青春——纪念红军会宁会师80周年中华诗词白银青春诗会青年诗人访谈

哈声礼:白银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天独厚本报记者葛玉舟甘肃省徽县种子管理站干部哈声礼,男,回族,网名东柳轩主,1977年生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2011-05-25 15:54
猜你喜欢:
李永吉同志逝世2016-02-16 12:17
评论:(编剧李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回忆老兰州风情兰州是我心里最亲切的城市)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