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徽县新闻 > 正文

手拉手肩并肩重建新家园——本报记者探访陇南灾区重建新变化

来源:兰州日报 2011-04-25 03:41   https://www.yybnet.net/

昔日贫困村现在小康庄

小村庄示范点带动灾后重建大建设

一排排整齐的村舍坐落在群山中,袅袅青烟飘荡在青山下。这就是成县鸡峰镇长沟村11户村民的生活的生动写照。5·12大地震发生后长沟村28户村民的房屋全部倒塌,生活陷入了困境。灾后重建时,镇政府安排所有村民下山居住,并将11户村民安置在此处。随着一座座住宅拔地而起,这里形成现在的规模。由于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房,这里成为灾后重建的示范村。

记者驱车进入鸡峰山内,在高高的山坳处看到这个错落有致的小山村。进入村庄,村民们悠闲地劳作着,生活显得非常惬意。走进长沟村村民李宝会家,四间房屋收拾的干干净净,全套电器设备摆放在客厅内。新婚的妻子急忙拿出山货招待客人。李宝会告诉记者,受灾前他家居住在山顶,由于山地贫瘠,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当时他正在和妻子谈恋爱,但由于家庭贫困女方家不愿意让女儿嫁给他。就在这个时候灾难发生了,家里的房子家俱全没了。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政府将他搬迁到山下,并统一修建了房屋。几年来,靠着自己种药材的本领,生活有了极大的改观。李宝会说,这一切都要感谢政府对灾区群众的扶持和关怀。

村民李镇平说,从一个贫困家庭转变成一个小康家庭,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奇迹。他们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使他们的生活跨跃了20年,现在的生活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村书记王国芸说,几年前由于村民们都居住在山顶,生活非常贫困。山区地带种植的小麦亩产只有百公斤,玉米产量也只有500公斤,远远低于其他地区。自从搬迁下来后,政府大力推广地膜种植,亩产直线上升,在加上政府的退耕还林政策,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从去年开始,镇政府将鸡峰镇作为重点示范地点进行农业技术指导,首先开展中药材的种植,大力提倡苦参种植。同时推广林下养殖技术,利用饲草多的优势,发展土鸡、养猪、养牛等养殖业。由于该村地处鸡峰山和八仙洞风景区内,植被环境非常好,为此村民利用风景依托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鸡峰镇的飞速发展,目前成县已经将该村作为灾后重建的示范村,通过这个示范点,将带动全县灾后重建的工作,使每个灾后重建的地区的村民生活,都达到一个飞速的发展。

成县店子村新村——  

特殊党费 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5·12地震发生后,陇南成县店村镇新村298户954间房屋倒塌,群众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灾区重建工作开始后,陇南市开展了灾区“特殊党费”援建项目规划,店村镇新村298户村民就成为“特殊党费”的首批受益村。在“特殊党费”帮助下,该村受灾村民全部住进了新居,且享受着政府无偿提供的水、电、太阳灶和沼气池,村民的生活可谓日新月异。

走进新村,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新居,村民的生活井然有序。走进村民齐仓仓家,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组合家具和电视、电脑等电器,全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吃中午饭。看到记者后,齐仓仓高兴地说,是政府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特殊党费帮助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齐仓仓说,他家在地震前居住的土坯房在地震中被震塌,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政府送来了米、面、油和炉子、帐篷、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灾后重建开始后,他们按照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开始修建新居。在领取了1万元的政府补助和申请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后,陇南市政府又给他们每户送来了1万元的特殊党费,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现在这里的112户居民生活非常安逸,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

村民寇军昌激动地说,2009年省委书记陆浩和省长徐守盛在视察灾后重建工作时来到他的家中,看到他家居住的环境后说:“村民居住房子比他住的都宽敞,看到村民摆脱受灾的影响,他非常高兴。”寇军昌说,听到陆书记的话,他非常激动,说明党和政府始终在关心他们这些受灾群众生活和疾苦。他现在能有这样的生活,都是政府支持的好。

成县宣传部外宣办主任燕海潮告诉记者,5·12地震后为尽快实施灾后重建工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中组部决定,尊重和鼓励党员通过党组织表达支援灾区的心愿,接受党员以党费捐款,作为“特殊党费”转送地震灾区。由于店村镇受灾严重,陇南市政府调拨“特殊党费”资金为该镇进行灾后重建。同时为店村镇新村的298户群众每户补助10000元的特殊党费,帮助村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店村镇人大主席梁永青说,地震前新村共有居民298户,重建工作开始后,在此安排了112户村民,其他的安排到另外重建 。在新村的重建建设中,政府加大建设力度,进行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其中硬化道路6条1400米,修砌排水渠6条800多米,全面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建成卫生厕所70座,沼气池60座,安装太阳灶100个,同时完成了受灾农户庭院美化亮化工作。

地震中黄桥小学两位老师用手托出28名学生 

兰州各界捐款修建新学校   老师教书育人回报社会

徽县嘉陵镇黄桥小学是汶川5·12大地震中徽县受灾最为严重的一个学校,四间土木结构教室全部倒塌。但在灾难来临之时,两名老师不顾险情将28名学生送到安全地带,保护了孩子们的生命。地震后,在兰州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黄桥小学重新修建起来。现在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两位老师依然在这里用自己的热情谱写着教书育人的篇章。

走进黄桥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二层的新教学楼,21名学生与两名老师正在参加升旗仪式。随着国歌的响起,孩子们庄重地行少先队礼,目视国旗缓缓升起。升旗仪式结束后,很快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走进教室,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师正在给9名学生上课,虽然学生人数很少,但老师依然很认真地讲课。40分钟后,这位老师带着满身的粉笔灰走了过来,他就是该校的校长兼老师杨杰。说到地震当时的情况,杨校长欣慰地说,都过去了。采访中杨校长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54岁了,在教育战线已经工作了36年。地震发生时他刚上完第一节课,正在操场上,突然感到地动山摇,当时他就想到了地震,于是和另外一名老师李峰立即冲进教室里,看到28名孩子已经在教室里乱作一团。而此时室里的后墙和学校的大门都已经倒塌,并且屋顶上不住地掉着土块,教室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由于前后路都无法出去,他和李老师立即决定从还没有倒塌的边墙上出去。于是他和李老师每人抱着两个年纪最小的学生,在边墙上踏出一个豁口,然后他在里边,李老师在墙外,用肩膀和双手将28名孩子一一托出学校。看到孩子们都安全出来,他和李老师才松了一口气。

该校的老师李峰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学校的四间土坯房全部倒塌,在兰州社会各界和陇南教育部门的帮助下,2009年5月6日,新的学校建成并开始使用。李老师说,他在这里已经当了32年的老师了,一直都梦想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这次他终于如愿以偿了。新学校不但比原来大了200多个平方,而且电脑、电视等教学用具一应俱全,虽然学校目前只有他们两个老师和21名学生,但他愿意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教育这里的孩子们,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回报社会。

据了解,两位老师目前带着黄桥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所有课程,由于没有英语老师,孩子们只能靠自学学习英语,目前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给学校配备一个专业英语老师,让孩子们能尽早掌握英语知识。陇南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5月陇南地区将招考一千名老师,到时将首先考虑给黄桥小学配备一名专业的英语老师。

新闻推荐

伏家镇酒香里的古镇

提起伏家镇,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但如果提起“金徽”和“陇南春”这两种甘肃名酒,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伏家镇就是这两种酒的产地。这个坐落在陇南山区的古镇,因其地处要冲、...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陇右杜甫草堂2016-06-20 12:15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五徵窑游记2012-09-03 21:47
评论:(手拉手肩并肩重建新家园——本报记者探访陇南灾区重建新变化)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