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陇南 今日宕昌 今日两当 今日徽县 今日成县 今日西和 今日礼县 今日康县 今日文县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今日宕昌 > 正文

“宕昌模式”释放“乘数效应”

来源:陇南日报 2019-04-25 15:08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

“发展产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还是得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李谢忠说,合作社联合起来后,产业发展的力量更大了,村民的发展信心也更足了。

盘活资源,变零为整,产业发展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一天一个样,远远看着美的很。”在理川镇上马龙村食用菌种植基地,46岁的赵张保正忙着搭建大棚,看着一座座即将建成的香菇大棚,他眼中满是兴奋。

赵张保一家4口人,大儿子上大学,老二上高中,种种原因使得他不能外出打工,被“拴”在家里几亩薄田上,正常年景每亩耕地收入不上千元。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资产。念好“土地经”,不仅让乡村可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能破解乡村振兴的核心密码。

如何盘活这方弥足珍贵的“金土地”?

宕昌县借力农村“三变”改革把农村一些林地、草地、耕地、闲置房屋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折股量化,入股村办合作社,盘活了农村资源。

“还是这土地流转的政策好。”赵张保说,去年,他将家里种植了中药材之外的地,以每亩500元的租金全部流转到合作社,加上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算下来比以前自己“单打独斗”种地划算多了。

盘活“沉睡”的土地,宕昌的这篇妙文才刚刚破题。

在综合考虑各村资源禀赋、生产条件、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宕昌探索出了全链条式、订单式、托管式、跨村联合式、扶贫车间合作式等五种村办合作社生产方式,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的统一。

资源盘活了,如何用好用活到户产业扶贫资金,进一步解决村办合作社带动力不强的问题接踵而至。

困境不会让人退缩,反而激起了奋进的倔劲。

宕昌县充分发挥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公司优势,根据全县产业布局,瞄准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把资金集中起来,统筹用于收益好、见效快的产业项目,解决了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的难题。

同时,公司通过深入挖掘特色优势产业潜力,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合作,加大对合作社生产环节的投入力度,统一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全县有特色的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目前,宕昌县村办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3.9万亩,与贫困户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6.1万亩,采购各类农机具156台,正在高标准创建全省2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

数据显示,去冬今春,宕昌县村办合作社共收购中药材3500吨、蜂蜜120吨,发展香菇300万棒,种植辣椒5600亩,养蜂6.3万箱,养牛4000多头、养羊1.1万多只、养鸡35万只。

“有了县上的富民公司为我们做后盾,种植的中药材就没有销售难的后顾之忧了。”上马龙村村主任赵王全说,现在村民的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干劲也越来越足。

齐足并驰,多元分红,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办合作社的目的在于让群众收益。

“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有这么好的收入,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李让红激动地说。

李让红是宕昌县两河口镇罗湾村人,也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去年,村里的惠民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投产后,她就和丈夫先后被吸纳到合作社务工。

“合作社给我按月发工资,每月3000元,我和丈夫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到7万多元。”李让红说,除了务工收入之外,年底合作社还有保底分红和盈利分红。

“我家还有一部分土地流转收入,一年四份收入,只要好好干,就不怕脱不了贫。”李让红笑着说。

不用扬鞭自奋蹄。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李让红们由观望者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宕昌县336个村办合作社共向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1580万元,羌源富民公司今年可为入股贫困群众兑现年度保底分红资金1040万元。

不仅如此,“宕昌模式”还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达到了“一石多鸟”的共赢效果。对担保公司来说,有效参与了产业扶贫工作;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拓展了业务,又降低了风险;对政府来说,有了一个推动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最佳载体和最好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宕昌模式”中“能合则合、乡贤促合、抱团联合、多方混合”的“四合经验”,在去年12月13日至15日举办的“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培训班上,向全省进行了推广。

其实,在“宕昌模式”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宕昌人深知:只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困难群众充分融进产业中去,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实现有尊严、可持续的脱贫致富。

如今,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在村里纵横交错,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产业园蔚然相连、扶贫车间错落有致……“宕昌模式”搅动了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的一池春水,激活了市场活力,赋予农民更多的收益,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使多方实现了共赢。

我们相信,随着“宕昌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其释放的“乘数效应”将更好地助推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奔小康】 扶贫车间助农拔穷根

本报记者李董罗艳送岗上门、就近就业,让不少身在农村的“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甘肃省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以“授人以渔”...

宕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宕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宕昌模式”释放“乘数效应”)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