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宕昌新闻 > 正文

【重走长征路】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9-0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重走长征路】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

长征抒怀红军诗人毛泽东(油画)陈永祥

红军党员登记表(资料图)

腊子口战役雕塑本报记者赵梅

本报记者 赵梅

忍着饥寒、冒着风雪,走过暴风雪侵袭的连绵雪山,踏进浓雾弥漫的草地,翻过一座座陡峭的大山,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向着革命胜利的方向前进。

伫立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腊子口的枪声仿佛在耳畔响起,历史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雪山、沼泽吞噬了红军战士的躯体,却无法吞没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更无法改变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枪林弹雨虽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们遗留的精神却万古长青……

腊子口的枪声

那是一个傍晚,当记者到达腊子口时,看到细雨轻飘中的腊子口,山势更显陡峭、险峻。

两岸的山头正如被大刀劈开了似地分列两边。当时,这个山口上部仅有30米宽,下部只有七八米宽。两边悬崖峭壁,腊子河从沟底流出,水流湍急,浪花激荡,无法徒涉。两山之间横架着一座独木桥,把两边的绝壁连接起来,要经过腊子口,除了这座小桥别无他路。

伫立在山口,不由地让人陷入了1935年那战火弥漫的战争场景中。

冲锋号响起,喊杀声冲天。这路,是用战士的鲜血铺就。

山谷寂静,唯有河水滔滔,偶尔有一两声鸟鸣都会惊得人心惊肉跳,似乎处处都是敌人密布的工事和黑黝黝的枪口。

当时,国民党在此布下两道重要防线,各种碉堡群和封锁工事及重火力居高临下地控制着小桥隘口,组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着红军的去路。

但是,如果不能尽快突破腊子口,就面临三面合围的危险。1935年9月16日下午4时,腊子口的枪声响起。

红四团先头营发起试探性进攻和5次猛烈攻击,均未成功。浓重的夜幕里,腊子口依然火光冲天,机枪喷出的火舌映红了腊子口的天空,激烈的枪声在山口震荡着。

“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滚,炸裂的弹片在桥头30米的崖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没有爆炸的手榴弹也堆起了一层……”

单凭猛攻不行,唯有智取。

一位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主动请缨,在距离敌人仅200多米的地方,借着向外突出的山崖形成的死角,这位苗族小战士赤着脚,腰上缠着一条用战士们绑腿结成的长绳,拿着长竿,用竿头的铁钩搭住一棵棵树根,两脚用脚趾扣住石缝、石板,噌噌噌地到了竿子的顶点。他稍作喘息,不断地向上寻找着可以搭钩的地方。

在暗夜里,他灵活的身体,忽而攀爬,忽而停歇,瘦小的身影承载着希望,他攀爬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战斗的胜负……

他终于爬上了山顶,迂回部队沿着他放下来的绳索艰难地向山顶攀爬。

当山上山下嘹亮的冲锋号声响彻山谷,总攻打响了。

右面悬崖上的红军战士瞄准没有顶盖的炮楼和敌人阵地,扔下一个个手榴弹,山上、山下轻重机枪一起向隘口扫射,一把把雪亮的大刀向敌人砍去,峡谷里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奔流不息的腊子河……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在连续的冲锋中,敌人终于全线溃败,红军全面占领了腊子口,打通了进军甘肃的最后一道大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挠红军北上抗日的图谋。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如今,当年腊子口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尽,那些血与火的记忆都浓缩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纪念馆二楼三维声像模拟视频中,腊子口的枪声、小战士攀爬的身影、嘹亮的冲锋号以及红军将士将五星红旗插向山头时的欣喜——长征路上最为艰险的一次险关之战,都鲜活地保存在这里。

如今,天堑已变通途,战争的伤痕已被青山绿水掩映,唯有奔流不息的腊子河讲述着曾经的豪迈和壮丽。

如今,腊子口已成为追怀往事、凭吊英烈、宣传红军战士英雄事迹,以及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被列为省级“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耸立于山谷,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巨变。正面杨成武将军亲题的碑文遒劲有力。穿越81年的沧桑岁月,采一束山间绚烂的野花,敬献在纪念碑前,深深地鞠躬,向那些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红军将士致敬!

难忘的土司情缘

今年7月的迭部风景正好,举目望去,层峦叠翠,绿意盎然。大山深处的藏寨崔谷仓村,神秘而寂静。

如今的崔谷仓村,正在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村头一户民房的土夯墙似乎还留着曾经的影子。村民说,当年,以这户人家为起点向右的一大片区域都是粮仓。

阳光正好,鸟语花香,虽然粮仓无存,但是杨土司开仓放粮的故事依然在这里流传。

80年前,刚从雪山、草地走出来,历经艰辛的红一方面军将士翻山越岭途经这里,与当地土司上演了一场感人肺腑的鱼水情缘。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3楼,记录着杨土司让路护道、开仓放粮接济红军将士的历史。

“我们一边行军一边捡拾麦穗,过雪山草地时只能吃草根树皮,实在没吃的了就挑拣马粪里没有消化的粮食……”这是受伤后流落迭部崔谷仓的红军战士唐明九给儿女们讲述的真实故事。

当时,红一方面军离开四川巴西地区,决定北上甘南时军情紧急,粮食紧缺,饥寒交迫。

进入甘南达拉沟一带后,红军将士只是捋了一些当地刚刚成熟的青稞穗子充饥。因为红军将士多是南方人,吃了性凉的青稞后,许多人腹疼肚胀、上吐下泻,对体质损伤很大。而崔谷仓有卓尼第19代世袭土司传人杨积庆的粮仓,储藏着附近尼巴、崔路、谷卡3个村共30多户藏族群众历年纳粮20多万公斤。

杨积庆痛恨国民党军阀的压迫,同情北上抗日的红军。1935年9月17日,红一方面军大部队经过崔谷仓宿营时,在杨土司的暗中安排下,红军顺利开仓分粮。

崔谷仓的储粮全是上年的陈粮,大部分还是小麦,吃了不会拉肚子。在这里,每位红军战士分到了10余斤陈粮。

这对于行军途中面临饥饿困扰的红军将士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饥饿状态中的红军指战员体力得以及时补充,精神振奋,战斗力大大增强,为攻打腊子口和走出千里岷山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后,红一方面军顺利翻越卡郎大山,穿越桑坝乡茫茫的原始森林,走出天险腊子口,跨越达拉山雪峰,顺利抵达哈达铺。

如今,在迭部县文化馆珍藏的一枚镇馆之宝——苏维埃共和国财政大印,也记录着杨土司开仓放粮的点滴。

1936年8月,当红四方面军进入甘南藏区后,杨土司仍然让路护道、开仓放粮,使红四方面军再次顺利攻克腊子口。

红军离开藏区后,杨土司又部署手下收留、安置未能随大部队走的伤病员、小战士200余人,使其免遭国民党毒手。

然而,危险和阴谋正在一步步逼近。

军阀鲁大昌把腊子口战役失利的责任,全部推卸到杨土司身上,并以“开仓放粮,私通红军”予以加害。1937年8月25日策动“博峪事变”,杀害了杨积庆土司及其家属共7人,杨土司终年48岁。

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坐落在卓尼县的一条巷子里,院落幽静雅致,绿意葱茏。

纪念馆的5个展厅展示了杨积庆辉煌的人生片段、让道供粮的历史事实等。

今年65岁的杨正是杨积庆土司的孙子。他经常陪同客人去纪念馆,因为熟知历史和事件,他是最好的讲解员。

“先辈们走了,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长征精神,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内作出应有的贡献。”杨正说,他最大的愿望是筹拍一部电视剧,让人们更多地认识卓尼,了解这段历史,为卓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灭的红色火种

翻开《迭部老红军纪念册》,28位老人的照片一一映入眼帘:乔世英、李来红、刘秀英、赖勤云……这是他们的真实名字,而公布草、班代次力、班马草、保它这些藏族名字,他们却用了一生。

迭部县委副书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馆长俞春广说,当时,因病因伤流落于迭部的红军战士有200多人,后来真正留下来的有28人。

80年过去了,这些老红军都相继离开了人世。

唐明九,1933年在四川省阆中县参加红军童子团,1935年流落于洛大乡崔谷仓村。

唐明九11岁在四川阆中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童子团,一路爬雪山、过草地。在腊子口战役中,13岁的他担负运送弹药的任务时,左小腿不慎受伤后流落在洛大乡崔谷仓村,起初唐明九还想养好伤后追赶大部队,可是腿伤迟迟不好,等到可以行走时,已无法追赶。

他的女儿唐玉玲说,父亲多才多艺,勤快能干,后来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母亲结婚后把母亲发展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党员,母亲也是村干部,二人带领村里的群众生产劳动。

唐明九1992年5月离世。他的6个儿女都是党员,其中3个上了大学。他的小儿子唐六十曾任崔谷仓村村长,有很高的威望,曾带领群众修路、修房,搞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虽已卸任,但村里有什么大事村民们还是要请他出马。

“要诚实做人,勤奋做事,必须自强自立,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帮助别人。”在唐玉玲的记忆里,父亲积极向上、勤劳能干,勤俭朴素,而父亲的教导让他们受益终生。

唐玉玲如今是迭部县妇幼保健站站长,县里唯一一名正高级医师。从医也是父亲的意愿。唐玉玲说,长征途中缺医少药在父亲心里留下了痛,希望她能通过医疗技术减轻群众们的病痛。

中医学院毕业后,唐玉玲原本可以留校,但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甘南,被分配到甘南州药检部门工作。她提出要求回到迭部县医院工作,希望按照父亲的意愿,搞临床实践,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

唐玉玲说,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常常会在村口发呆。他有时会感叹,那么多的战士都牺牲在路上,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有时也会感叹,如果自己伤好后去追赶部队,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红军长征留下的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长征精神!”唐玉玲说,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都是长征精神,作为红军的后代,他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红绿交织的赞歌

7月的腊子口,青稞低垂,油菜结荚,苗圃里的云杉苗长势正好。

曾经崎岖坎坷的山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二级公路。沿路山势平缓,公路如一条玉带逶迤而去,一场雨后,蓝天、白云、绿树相映成趣,风景无限美好。

80年后的腊子口,有变化的不只是道路,还有留存红军战士足迹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

“以前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如今沿路的朱立村、达拉村都在搞生态文明村建设,路通了,村容村貌大变样,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村民们搞养殖、种植的积极性也非常高!”腊子口乡副书记夏建平说,从朱立沟直通宕昌县南河乡的路段是新建的,避开了弯多坡陡的山路,这条路也是甘南东南部的一条重要通道,对迭部县西连合作、东进陇南、北上定西都带来了巨大便利。

达拉村就坐落在宕迭公路路边,一座座漂亮的藏式住房鳞次栉比,宽敞的水泥路连通村寨。

25岁的达拉村村民吴查告家的当归长得正好。以前种庄稼,现在种树苗和药材,收入要比以前好得多,他的妻子去年还参加了乡政府举办的牛肉面培训,他们希望以后能开办藏家乐,借着红色旅游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而在腊子口乡朱立村忠巴土蜂养殖场,73岁的李尕加夫妇俩正在照看蜜蜂,他们如今搞得是生态种植养殖,一边种云杉,一边养土蜂。

两位老人舒展着满脸的皱纹说,如今的日子就和这蜂蜜一样甜。

走生态路,吃生态饭是腊子口乡的“发展经”。夏建平介绍,仅去年,乡上结合整村推进资金412万元,用于扶持贫困农牧民发展藏中药材种植、苗木种植,犏雌牛、蕨麻猪养殖等富民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更让人欣喜的是,腊子口乡2015年扶持发展了18家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还扶持发展了12户“农家乐”“藏家乐”等旅游服务场所。

腊子口乡的发展之路,也是红色迭部“绿色长征”之路的缩影。迭部县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举特色旗,打绿色牌,建生态县”的发展目标,牢牢抓住“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正在全力做好创建青藏高原东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这篇大文章。

穿行于迭部的青山绿水间,红色的历史激荡内心。在这片红军将士鲜血染红的热土上,绿色的希望正冉冉升起,一首“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丽家园”红绿交织的赞歌在雪域高原唱响……

新闻推荐

乘上脱贫致富的列车 ——甘肃南部贫困山区铁路通车记

乘上脱贫致富的列车——甘肃南部贫困山区铁路通车记几位老人难掩家乡通火车的激动之情。首趟列车上丰富的民族节目表演吸引乘客。哈达铺站的乘客高兴地展示车票。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屠国玺王衡日上...

宕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宕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重走长征路】腊子口:见证初心续写赤诚)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